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嘟噜的意思、嘟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嘟噜的解釋

(1) [bunch;cluster] [量]∶量的單位,用于成串的東西

一嘟噜葡萄

(2) [hang down in a bunch]∶向下垂着;耷拉

(3) [trill]∶連續顫動舌或小舌發出的聲音

詳細解釋

(1).量詞。用于連成一串或一簇的東西。《紅樓夢》第六七回:“這馬蜂最可惡的,一嘟嚕上,隻咬破兩三個兒,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頭,連這一嘟嚕都是要爛的。” 梁斌 《播火記》十四:“每當初夏,樹上垂着一嘟噜一嘟噜雪白的槐花,滿村流洩着槐花的香氣。”

(2).垂下來成為一堆。如:葡萄熟了,一串一串地嘟噜下來。

(3).形容顫動的樣子。 柳杞 《好年勝景》四:“他愛大碗喝酒……愛吃夾起來肥顫顫打着嘟噜的肥肉。”

(4).用作形容詞詞尾,表示狀态。 駱賓基 《山區收購站》:“那些伸出來的手指頭呢,更不要提啦,全是紫嘟噜的,從染房出來的工人一般。” 駱賓基 《山區收購站》:“她們笑時露出的牙齒也都是紫嘟噜的。”

(5).嘟囔。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羅大方 ﹞一邊走,一邊嘟噜着。” 綦水源 《三不吹》:“ 老張 滿肚的火氣還沒有消,一邊走嘴裡一邊嘟噜着。”

(6).滾動或轉動的樣子。 福庚 《追老姚》:“嘟噜--,一個翻身,又快又省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嘟噜"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義性的口語化詞彙,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量詞用法(《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表示成串或成簇物體的集合單位,常見于北方方言。例如:

二、拟聲詞屬性(《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①模拟連續低沉的聲音:

方言延伸義項(《山東方言志》2018年版): 在魯西南地區可作動詞,表示"連續快速抖動",如"冷得直打嘟噜",該用法已逐漸被普通話吸收。

網絡擴展解釋

“嘟噜”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用法

  1. 作為量詞
    用于形容成串或成簇的物體,常見于口語。例如:“一嘟噜葡萄” 或“一嘟噜鑰匙”。這種用法在方言中尤為普遍,如東北話中晾曬辣椒串也稱“嘟噜”。

  2. 動詞用法
    表示物體下垂或耷拉的狀态。例如:“葡萄熟了,一串一串地嘟噜下來”,或形容人“腮幫子嘟噜着”。

  3. 拟聲詞
    描述連續顫動舌頭發出的聲音,如“打嘟噜兒”,或模仿低語、呼噜聲等。


二、延伸與方言特色


三、其他補充

總結來看,“嘟噜”兼具描述形态、聲音及數量的功能,生動體現了漢語的豐富性和地域特色。

别人正在浏覽...

不根之談不祧之祖盜環掉俏疊巘迪簡東家丘鬥胸發髻樊籠翻撲飛奔肥田草風標公子諷譏革化官饷顧存豪俠合環和愉荒極晃耀華伍毀玷回連虎蛟靜緩機悟抉奧闡幽俊龐昆莫冷澁兩蘇梁王鐐鎌林籁泉韻浏亮痲子明懿排除叛賣起蠶曲尺取此紗籠神骥出枥市娃虱蟻受具水旦説骖梳頭泝遡檀主特邀調和鼎鼐五蓋西沉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