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蛟的意思、虎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蛟的解釋

魚名。魚身蛇尾形。《山海經·南山經》:“東五百裡曰 禱過之山 …… 泿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郭璞 注:“蛟似蛇,四足,龍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虎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奇異生物,其形象與特性主要記載于先秦文獻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虎蛟(hǔ jiāo)

指古代傳說中的水陸兩栖異獸,兼具虎與蛟(龍屬)的特征。《山海經·南山經》載:"禱過之山,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二、形态特征

  1. 外形描述

    據《山海經》記載,虎蛟具有魚身、蛇尾,頭部似虎,四肢如蛟龍,能水陸兩栖。其叫聲類似鴛鴦,屬罕見的神異生物。

    來源:《山海經校注》(袁珂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 生物分類

    在古籍中被歸類為"鱗蟲"(有鱗甲的生物),與蛟、龍同屬水族靈物。《淮南子·地形訓》将其列為南方水域的代表異獸之一。

    來源:《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


三、文化象征與傳說

  1. 藥用價值

    古人認為食用虎蛟肉可治療癰腫與痔瘡,反映早期醫學對神秘生物的崇拜。《本草綱目·鱗部》曾援引此說,但标注"存疑待考"。

    來源:《本草綱目》(李時珍,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2. 祥瑞與災異

    部分方志文獻(如《吳越春秋》)将虎蛟視為水域守護者,其出現預示風調雨順;亦有記載稱其現身為洪水征兆,體現自然崇拜的雙重性。

    來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上海辭書出版社)


四、文字學考據


五、權威文獻索引

  1. 《山海經·南山經》(先秦地理志)
  2. 《淮南子·地形訓》(西漢哲學典籍)
  3. 《本草綱目·鱗部·蛟龍》(明代醫藥學著作)
  4. 《說文解字注》(清代文字學專著)

(注: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點校本,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虎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秘生物,其記載最早見于《山海經》,具有以下特征和内涵:

一、基本形态與記載

  1. 外形特征
    虎蛟被描述為“魚身蛇尾”,即身體似魚,尾部如蛇,部分記載提到其頭部類似鴛鴦。根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其鳴叫聲如鴛鴦,生活在禱過之山的泿水中。

  2. 分類争議
    郭璞在注釋中将其歸為“龍屬”,并提到蛟的特征為“似蛇,四足”,但虎蛟的具體形态更偏向水陸兩栖的異獸。


二、神話特性與象征意義

  1. 藥用功能
    據《山海經》記載,食用虎蛟的肉可“不腫,已痔”,被認為具有治療痔瘡和消腫的功效。

  2. 文化寓意
    在民間傳說中,虎蛟被視為祥瑞之獸,象征長壽與力量。其角被視為珍貴寶物,傳說每百年分一叉,千年以上的角被帝王視為祥瑞裝飾。


三、文獻溯源與演變

虎蛟的核心記載源自《山海經》,後世如郭璞的注解進一步強化了其與龍的聯繫。現代語境中,“虎蛟”偶爾被引申為“勇猛兇猛”的象征(如成語用法),但這一含義屬于文化擴展,非原始神話本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山海經》原文及高權威性古籍注釋(如、4、9)。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裡白鵶薄溼溼拔山變兵愎谏側聞陳誼大步流星短乏俄頃二婚頭法律文件法錢廢務富春伏小公使團诟詛滾說孤彴皓首窮經緩帶之思黃褐化為泡影互利靜客九衢三市羸患兩抵林宗折巾龍夜卵白美話梅圃敏周迷途知返磨究佩珍朋坐族誅聘金牆壁輕薄無行輕憐重惜泉室惹犯三關設廚生理鹽水嬸嬸莘莘學子熟錦霆亂桐圭推出烏銀詳跋祥穟霄雿夏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