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名。魚身蛇尾形。《山海經·南山經》:“東五百裡曰 禱過之山 …… 泿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郭璞 注:“蛟似蛇,四足,龍屬。”
虎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秘生物,其記載最早見于《山海經》,具有以下特征和内涵:
外形特征
虎蛟被描述為“魚身蛇尾”,即身體似魚,尾部如蛇,部分記載提到其頭部類似鴛鴦。根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其鳴叫聲如鴛鴦,生活在禱過之山的泿水中。
分類争議
郭璞在注釋中将其歸為“龍屬”,并提到蛟的特征為“似蛇,四足”,但虎蛟的具體形态更偏向水陸兩栖的異獸。
藥用功能
據《山海經》記載,食用虎蛟的肉可“不腫,已痔”,被認為具有治療痔瘡和消腫的功效。
文化寓意
在民間傳說中,虎蛟被視為祥瑞之獸,象征長壽與力量。其角被視為珍貴寶物,傳說每百年分一叉,千年以上的角被帝王視為祥瑞裝飾。
虎蛟的核心記載源自《山海經》,後世如郭璞的注解進一步強化了其與龍的聯繫。現代語境中,“虎蛟”偶爾被引申為“勇猛兇猛”的象征(如成語用法),但這一含義屬于文化擴展,非原始神話本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山海經》原文及高權威性古籍注釋(如、4、9)。
虎蛟(hǔ jiāo)是指一種傳說中的神奇生物,是虎和蛟的合體。虎代表力量、勇猛,蛟代表智慧、神秘。虎蛟因其獨特的形象和神奇的特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用來形容英勇善戰的人。
虎蛟的部首是虍(hū),它是描繪虎全身的部首。虍的位置在字的左邊。虎蛟一共有11個筆畫。
虎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關于虎蛟的描寫最早可以在古代文獻中找到。在正式文體中,一般都使用簡體來寫作,沒有特定的繁體形式。
虎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虎的古字形是虎字旁邊加上口字,表示虎的嘴巴。蛟的古字形是在虍的左邊加上蟲字,表示蛟的身體。
1. 他的勇氣和智慧使他像一隻虎蛟般無敵。
2. 虎蛟的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的傳統繪畫和文學作品中。
1. 虎蛟神通: 指一個人具備了虎蛟般的力量和智慧。
2. 虎蛟之志: 指有志向和抱負的人。
近義詞:勇猛的戰士、英勇之士。
反義詞:膽怯之人、膽小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