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冷澀 ”。
"冷澁"為漢語生僻詞,其标準寫法應為"冷澀"。根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商務印書館版)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版)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物理屬性(《漢語大詞典》第3卷) 指液體因低溫凝結産生的阻滞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冰泉冷澀弦凝絕"描繪琴弦受潮凍結的物理狀态。該用法常見于唐宋詩詞中對自然現象的描寫。
藝術表現(《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中華書局2012) 在書畫鑒賞領域特指用筆拘謹生硬的藝術缺陷,如清代沈宗骞《芥舟學畫編》批評"運筆冷澀則失其氣韻",強調藝術創作中流暢度的重要性。
情感表達(《古漢語情感語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引申為形容人際交往中的疏離狀态,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記載"賓主冷澀竟日",生動刻畫了社交場合中尴尬拘謹的氛圍。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研究與文學批評領域。其構詞法屬并列結構,"冷"表溫度感知,"澀"狀阻滞體驗,二字疊加強化了滞礙難行的語義特征。
“冷澁”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lěng shè,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形容言語或态度冷淡、不熱情,帶有疏離感。
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缺乏溫度的表現,例如:
“澁”作為生僻字,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冷澀”替代,但兩者含義相近。該詞適用于書面表達或文學性描述,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詞典類工具書或權威語言資料。
案準半恰本本源源邊幅城陴吃十方雠刊憚煩笛材咄啐發端詞法諱飛舃風高拊背搤吭耕築呵護嗬唷壞山懷琰翚服交言赍嗟徑節鏡籢靳術金庸赍投決腹阚阚吭吃臘麪攔櫃零散螺書邁氣渺如黃鶴前無古人欽召腃急入學入主三氣沈積十三樓收果死眉瞪眼松江銀松閑泝流窮源所到之處桃李春風天從鐵橛聽調推體僞蔽聞誦蕪雜狎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