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和鼎鼐的意思、調和鼎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和鼎鼐的解釋

調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唐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沙汰江河濁,調和鼎鼐新。 韋賢 初相 漢 , 範叔 已歸 秦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調和鼎鼐費心機,别戶分門恩濟威;鑽火燃寒灰,這燮理陰陽非細。”《天雨花》第一回:“長成必定功名顯,調和鼎鼐濟蒼生。”參見“ 調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和鼎鼐”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成語,字面指在鼎鼐(古代大型烹饪器具)中調配食物滋味,引申為協調複雜事務或治理國家的能力。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字源本義

    “鼎”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器,象征政權與禮制;“鼐”指大鼎。二者合稱代表國家重器,《周禮·天官》記載“鼎鼐以和五味”,本指宰輔通過調節鼎中食物滋味喻治國之道(《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

  2. 引申比喻

    自春秋時期起,該詞被賦予政治内涵,《左傳·昭公二十年》晏子提出“和如羹焉”的治國理念,将鼎鼐調味的平衡性延伸至君臣關系的協調(《辭源》修訂本,中華書局)。唐代詩人杜甫在《上韋左相二十韻》中“調和鼎鼐新”更明确将其定為宰相職責的象征。

  3.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既保留“協調多方關系”的動詞屬性(如“調和鼎鼐化解矛盾”),亦可作名詞指代具備統領全局能力的人物,常見于政論與曆史評述(《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調和鼎鼐”是一個成語,讀音為tiáo hé dǐng nà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示例

延伸知識

如需更詳細的典故或文學用例,可參考《舊唐書》、杜甫詩集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伴奏杯中蛇影不愧屋漏赤狐雛雞蹛財蹬足凡爾賽宮豐茂浮彩撫字槁面詭伏龜鶴遐壽歸脤捍撥好極了活跳将錯就錯賤吏及第成名浸尋卷坐鞫斷懇告來者淚容掠虜冷氣兩頭纖纖聯誼僚侶力索陸通馬不解鞍珉陛模樣年祀蟠繞鞶帨诮項圻鄂輕狂瓊津染翰喪聲歪氣山窮水斷省得石湖居士十世單傳世誼師子國順親速嚴彤帏灣泊文天祥無町畦陷井唏裡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