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太宗 時名臣 杜如晦 。因其封 萊國公 ,故稱。 唐 劉禹錫 《辯迹論》:“若 杜萊公 者,在相位日淺,将史失其傳。”
“杜萊公”是唐代曆史人物的稱號,具體解釋如下:
指唐太宗時期的名臣杜如晦,因其受封為萊國公,故被後人尊稱為“杜萊公”。
唐代劉禹錫在《辯迹論》中提及:“若杜萊公者,在相位日淺,将史失其傳”,側面印證了這一稱號的唐代起源。
現代詞典、文學網站多将其作為曆史專有名詞收錄,主要用于唐代曆史文獻解讀或古典文學研究領域。
《杜萊公》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一個神話人物,也是廣泛流傳于中國民間故事和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角色。據說,杜萊公是一個能力非凡、智慧超凡的仙人,能驅魔除邪、醫治百病。
《杜萊公》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艹,其中“木”表示木材,而“艹”表示草字頭;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杜萊公》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話故事中。根據民間傳說,杜萊公是一個具有超凡能力的仙人,在人們的敬仰和傳承中被賦予了神奇的形象和不朽的傳奇。
《杜萊公》的繁體字寫作「杜萊公」。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杜萊公的字形和現代漢字有些許差異,但總體上保持了基本的形狀和結構特點。
1. 據說,杜萊公曾經用他的神奇力量拯救了這個村莊。
2. 他被人們稱為杜萊公,因為他醫治了許多************。
1. 杜萊神仙
2. 杜萊傳奇
3. 杜萊草藥
1. 仙人
2. 神仙
3. 大仙
1. 邪魔
2. 妖怪
3. 鬼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