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躭待的意思、躭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躭待的解釋

(1).等待;遲延。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二折:“兄弟你今朝且躭待,我忙回住宅,自有箇計劃,便着你花燭筵開會賓客。” 明 無名氏 《那吒三變》第三折:“ 四天王 勇烈不躭待。”

(2).包涵,原諒。 元 鄭廷玉 《金鳳钗》第三折:“小人早晚言高語低,躭待些兒。”《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裡頭萬一有一半句不知深淺的話,還得求姐姐原諒妹子個糊塗,躭待妹子個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躭待”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與現代用法綜合分析。

  1. 基本釋義

    “躭待”讀作dān dài,可作動詞使用。在傳統文獻中,其核心意義為“延遲、拖延”,例如《金瓶梅》中“躭待了半日”即表示耽擱時間。現代使用中,該詞延伸出“包容、體諒”的引申義,常見于方言或口語表達,如“請多躭待”指請求對方諒解。

  2. 語義辨析

    需注意與“耽待”的異形詞關系。根據《漢語大詞典》,“躭”為“耽”的異體字,因此“躭待”與“耽待”可互通。但“耽待”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更高,例如《紅樓夢》第五回“耽待不起”表示無法承擔後果。

  3. 古籍用例

    明代戲曲《牡丹亭》中“躭待了佳期”指延誤約定時間,清代《兒女英雄傳》用“躭待片刻”表達短暫等待。此類用法均強調時間層面的延誤。

  4. 方言保留

    在晉語、膠遼官話等方言區,“躭待”保留“擔待、包容”的義項。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山西太原方言中“躭待娃兒不懂事”即請求寬恕幼童過失。

網絡擴展解釋

“躭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等待;遲延

2.包涵;原諒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待”的單獨用法(如讀音、引申義),可參考相關字典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暗練安于現狀白圭冰核兒百色曾經毚欲臭麼春生法刀風警分阃阜贍綱曹海堤寒藤鶴貌後鄭徊徨淮南方歡楚嘉耗健舉疥蟲赍祓唧唧咕咕境地謹慤聚居均節攔劫藍輿老着臉皮隸首之學裡外夾攻龍魚雜戱漏月冒幹美措母臨破陷蹼蹬撲酒千金字三衙家山臊石城侍兒手到擒來提按鐵達鐵達怗怗同亭投箠妄匠尾腔甕溢娴適小惠小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