躭待的意思、躭待的詳細解釋
躭待的解釋
(1).等待;遲延。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二折:“兄弟你今朝且躭待,我忙回住宅,自有箇計劃,便着你花燭筵開會賓客。” 明 無名氏 《那吒三變》第三折:“ 四天王 勇烈不躭待。”
(2).包涵,原諒。 元 鄭廷玉 《金鳳钗》第三折:“小人早晚言高語低,躭待些兒。”《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裡頭萬一有一半句不知深淺的話,還得求姐姐原諒妹子個糊塗,躭待妹子個小。”
詞語分解
- 躭的解釋 躭 ā 同“耽”②。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網絡擴展解釋
“躭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等待;遲延
- 解釋:指停留或推遲行動,等待某事的完成或某人的到來。
- 例句:
- 元·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兄弟你今朝且躭待,我忙回住宅,自有箇計劃,便着你花燭筵開會賓客。”
- 明·無名氏《那吒三變》第三折:“四天王勇烈不躭待。”
2.包涵;原諒
- 解釋:表示對他人的言行予以寬容或諒解。
- 例句:
- 元·鄭廷玉《金鳳钗》第三折:“小人早晚言高語低,躭待些兒。”
-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裡頭萬一有一半句不知深淺的話,還得求姐姐原諒妹子個糊塗,躭待妹子個小。”
補充說明
- 詞源:“躭”通“耽”,有停留、延遲之意;“待”則表等候,組合後強化了“等待”或“包容”的語境。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戲曲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待”的單獨用法(如讀音、引申義),可參考相關字典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躭待(dān dài)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等待”。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躭”部表示軀體、人體,“待”部表示等候、期待。躭待的原始意義是指親身經曆的等待,帶有情感的色彩。
躭待這個詞的筆畫組成為10畫,其中“躭”部包含9畫,“待”部包含1畫。躭的繁體字為「覾」。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躭待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例如,在篆書中,躭是以紐帶圖形來表示。而在隸書中,躭的構造更為簡單,隻有3個筆畫。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發展,躭的寫法趨于穩定,并且成為了現代漢字書寫的标準。
以下是一個使用躭待的例句:“我躭待朋友的到來,一直等到深夜。”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期盼、守候的情感。
躭待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躭逢、躭侍、躭聆等,它們都是以躭待為基礎擴展開來的詞彙。
近義詞方面,躭待可以和等候、期待、守候等詞語互為同義詞。它們都表示一種待在某個狀态中,等候某事的發生。
反義詞方面,躭待的反義詞有曆盡、等候已久等詞語。它們表示等待已經結束,事物的發生已經達到或超出預期。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