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蔑陋的意思、蔑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蔑陋的解釋

鄙小。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隸拾遺》:“於蔑陋者,於音烏,歎詞也。蔑陋,謂鄙小也。《漢書·韋元成傳》雲:‘於蔑小子。’與此‘於蔑陋’同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蔑陋”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古典文獻用例中綜合考釋。從構詞角度分析,“蔑”在《漢語大詞典》中可解作“輕視、小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蔑諸侯”即含此義;“陋”則指“見識淺薄、粗劣”,《論語·子罕》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經典用例。

組合成詞後,“蔑陋”在古漢語中存在兩種解釋維度:一為“因輕視而顯粗鄙”,強調主觀态度導緻的行為缺陷,如宋代筆記《能改齋漫錄》載“待人蔑陋則德損”;二為“淺薄卑劣”的客觀狀态描述,清代《日知錄》中“士風蔑陋”即指整體文化素養的匮乏。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對品德修養的評判體系,現代漢語中已逐漸被“淺薄”“粗鄙”等詞替代。其使用須結合具體語境,如在《四庫全書》子部典籍中,常見“行止蔑陋”之類的道德評價表述。

字源學角度,“蔑”在甲骨文中作睜目怒視之形,引申出輕蔑義;“陋”從阜(阝)旁,本指狹窄的地勢,後轉指精神層面的狹隘。二字組合形成對道德品質的雙重否定,符合漢語“形義相生”的構詞規律。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
  4. 中國古代禮儀辭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蔑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主要依據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及現代用法

根據現代詞典釋義,“蔑陋”形容言辭或行為卑劣、卑鄙。其核心在于強調言行低下且突破道德底線,常用于批判品德惡劣或缺乏基本道德準則的人或行為。例如:“他的手段極其蔑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二、古代文獻中的引證釋義

在古籍中,“蔑陋”多指“鄙小”,即卑微、粗鄙之意。例如:

三、使用場景

  1. 道德批判:用于指責他人言行卑劣(現代用法)。
  2. 文學描述:古代文獻中常見于感歎事物或身份的卑微(如“陋巷”“鄙小”)。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現代語境側重道德評價,而古代用法更偏向客觀描述微小或粗簡的狀态。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八襲并土薄伐草編成團打塊畜道出格獨具惡勢煞法部發呆番羅費留沸亂肥田風說附刊敷珍幹策策鶴露恒久賀私降骨結驷列騎結襪記目巨掌快談喟然歎息狼須老誖老父台兩賴子戀留連同躐次領戲李鐵拐淪滅敏口謀陷噴溢平地起家平準潑腳子貨遣懷起綱氣流輕取青油燈韶茂朔政四大皆空四業聳躍騰薄田丁刓方為圓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