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方所遵照的準則。《逸周書·寶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亂謀;二悌,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老;四忠恕,是謂四儀。” 朱右曾 校釋:“四儀,四方所儀則。”
(2).言行的四條準則。《屍子·四儀》:“行有四儀: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3).見“ 四威儀 ”。
“四儀”一詞在不同語境和文獻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四方準則(見于《逸周書·寶典》)
指古代社會推崇的四項道德準則:
言行準則(出自《屍子·四儀》)
規範個人行為的四條标準:
四威儀(佛教概念)
指修行者應遵循的四種儀态規範:行、住、坐、卧的端正姿态,體現内在修為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四儀”指:
古籍中“四儀”常與“八禮”并稱,形成完整的禮儀體系。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逸周書》《屍子》等原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詳細注解。
四儀是指四種能夠标識方位的儀器或工具。它們分别是:衡器、鬥柄、規矩和繩墨。四儀在古代被廣泛用于建築、測量和工程等領域。
《四儀》這個詞由“囗”、“手”、“斤”和“繩”四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
《四儀》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玉藻》一篇中。在古代,四儀是指用來确定祭禮方位的工具。後來,這個詞擴展到其他領域,用來表示能夠表示方位的儀器或工具。
《四儀》是《四儀》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四儀》的寫法稍有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四”字的形狀相同,但“儀”字的上面有一個“人”字旁,表示與人相關。
1. 為了确保房屋建築的準确性,工人們使用四儀進行測量。
2. 在古代祭祀儀式中,祭司會根據四儀的指示擺放祭品。
四儀組詞:四儀工具、四儀取向、四儀校準。
近義詞:四賓
反義詞:四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