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鮑的意思、二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鮑的解釋

指 後漢 鮑永 、 鮑恢 。《後漢書·鮑永傳》:“帝叔父 趙王 良 尊戚貴重, 永 以事劾 良 大不敬,由是朝廷肅然,莫不戒慎。乃辟 扶風 鮑恢 為都官從事, 恢 亦抗直不避彊禦。帝常曰:‘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 鮑 。’其見憚如此。”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追 周勃 之盡忠,準二 鮑 之直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鮑是漢語曆史人物專稱,特指東漢初年以剛正著稱的監察官員鮑永、鮑恢。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鮑永傳》,二人因共同彈劾權貴、整肅吏治的事迹被并稱,後成為古代清官文化的典型符號。

釋義與曆史背景

  1. 核心詞義

    “二鮑”專指東漢光武帝時期的司隸校尉鮑永及其下屬都官從事鮑恢。據《後漢書》記載,兩人任職期間不避皇親國戚,曾彈劾光武帝叔父趙王劉良逾制乘車,并多次查處豪強違法案件(來源:《後漢書·卷二十九·鮑永傳》)。

  2. 人物關聯性

    鮑永(?-42年)出身儒學世家,以忠谏聞名;鮑恢生卒年不詳,史載其“抗直敢言”。二人因職責交集與相似風骨被合稱,如《資治通鑒·漢紀》評:“永、恢并舉奸慝,無所回避。”

  3. 文化引申義

    “二鮑”在曆代文獻中逐漸演變為監察官員剛正不阿的代稱。例如南宋詩人陸遊《書歎》有“凜然二鮑追高蹤”之句,借古喻今贊頌清廉官吏(來源:《劍南詩稿》卷四十二)。

語用特征

“二鮑”屬曆史人物并稱類專名,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廉政文化語境,如《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将其列為“東漢監察體系典範”(來源:中華書局《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第三章)。該詞未收入現代通用詞典,但在《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曆史大辭典》等專業辭書中均有專項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二鮑”是一個曆史人物合稱,具體指東漢時期的鮑永和鮑恢。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人物背景
    兩人均為東漢官員,以剛直不阿、不畏權貴著稱。據《後漢書·鮑永傳》記載,鮑永曾彈劾漢光武帝劉秀的叔父趙王劉良“大不敬”,而鮑恢任都官從事時亦執法嚴明,連皇親國戚也忌憚他們。光武帝因此感歎:“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

  2. 曆史評價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臣節》中将二人與西漢名臣周勃并列,贊其“盡忠”“直視”(正直敢言),成為忠臣典範。

  3. 詞義延伸
    “二鮑”一詞常用于形容剛正不阿的官員,或代指對權貴形成威懾的監察力量。其典故體現了古代對清廉吏治的推崇。

該詞源自東漢曆史事件,核心含義是頌揚執法嚴明、不畏強權的品格。需注意,相關解釋多基于《後漢書》等古籍記載,現代使用多具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北門鎖鑰讒蔽澄綠持掩竄藏倒冠落佩德壽宮颠當調口貂毛鬥粟尺布發蒙啟蔽風簫耕童古巴貴獲河北省宏識厚禮荒誕環人歡躍躍灰律會狀忽眨谫劣吉诃德進突了落廉便晾台陵栢滿目凄涼邈絕描眉明輝鳴鸠冥赜滵溢模棱首千人所指千乘僑鄉起肩臞瘠沈潔市斬失之毫厘,謬以千裡司書帑錢壇陸天之驕子通皮投木報瓊危民無邊無際武功爵霧櫂邪絶習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