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書的意思、司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書的解釋

[official documents writer] 舊指官署、軍隊中從事文書工作的人

詳細解釋

(1).官名。《周禮》天官之屬,掌計會簿書,為司會之副。參閱《周禮·天官·司書》

(2).從事公文、書信等文書工作的人員。 張天翼 《皮帶》:“司書。女同志總是當司書,不曉得何解。”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我看他是把我看得很下6*賤,以為頂高不過是一名準尉司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司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司書”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司書指古代官署或軍隊中負責文書工作的職位,主要職責包括公文起草、檔案管理及數據記錄等。現代語境中,也可泛指從事文書類工作的人員。

  2. 曆史背景與職責

    • 古代官職:最早見于《周禮》,隸屬天官系統,設上士、中士等職級,負責戶籍管理、土地圖形繪制、財政收支核算,以及耕地、牲畜、人口等數據的登記。
    • 職能擴展:需保管國家法典、地圖等重要文件,并參與經濟統計,如《周禮》記載其“掌邦之六典、八法、九職”。
  3. 近現代演變
    20世紀後,“司書”逐漸指代政府或軍隊中的基層文書人員。例如張天翼小說《皮帶》中描述女性常擔任司書,郭沫若《北伐途次》提到“準尉司書”的軍職。

  4. 詞義構成

    • “司”意為管理、主持(如“司職”);
    • “書”指書寫、文書,組合後體現“管理文書”的核心職能。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周禮》原文或現代文學作品),可參考、5、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書(sī shū)

司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蔔(bǔ)和耳(ěr)。

它的構造由7個筆畫組成,拆分後的部首與筆畫分别為:示(shì)(5畫)和耳(ěr)(2畫)。

司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初的意思是“主持書籍”,用于指代負責管理、整理和保管文書檔案的官員。

相對應的繁體字為「司書」,拆分後的部首與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司書的習慣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差較大。在古時候,司書的寫法為「司」字在上方,下面是一個單獨的「書」字,表示司書的官職和職責。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位官員負責司書,管理皇家圖書館的圖書和文獻。”

一些組詞中包含了司書這個詞,例如:“司書官”(指管理文書檔案的官員)、“司書鋪”(指文房四寶的專賣店)等。

司書的近義詞包括:“官員”、“圖書管理員”等,它們都指代負責文書檔案管理的人員。

司書的反義詞可以是“文盲”、“無知”等,這些詞用來表示不懂文書知識或缺乏閱讀能力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