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icial documents writer] 舊指官署、軍隊中從事文書工作的人
(1).官名。《周禮》天官之屬,掌計會簿書,為司會之副。參閱《周禮·天官·司書》。
(2).從事公文、書信等文書工作的人員。 張天翼 《皮帶》:“司書。女同志總是當司書,不曉得何解。”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我看他是把我看得很下6*賤,以為頂高不過是一名準尉司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司書漢語 快速查詢。
司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掌管文書典籍的職務。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其中記載“司書掌邦之六典”,負責國家法典、戶籍等文獻的管理(參考《周禮注疏》)。《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舊時掌管文書工作的人”,強調其在行政體系中的文書職能(參考《漢語大詞典》1992年版)。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司”字在甲骨文中象形為手持器具發布指令,引申為主管、執掌之義;“書”本指書寫行為,後擴展為文書典籍。二字組合形成職務性稱謂,體現了中國古代“以文治事”的行政傳統(參考《說文解字注》)。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用于曆史語境描述,如《二十四史》中常見“司書郎”“司書丞”等官職記載,其職能相當于當代的檔案館員或文獻管理員(參考《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至今仍沿用“司書”作為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這反映了漢字文化圈内的詞彙流變現象(參考《東亞文獻學術考辨》)。
“司書”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司書指古代官署或軍隊中負責文書工作的職位,主要職責包括公文起草、檔案管理及數據記錄等。現代語境中,也可泛指從事文書類工作的人員。
曆史背景與職責
近現代演變
20世紀後,“司書”逐漸指代政府或軍隊中的基層文書人員。例如張天翼小說《皮帶》中描述女性常擔任司書,郭沫若《北伐途次》提到“準尉司書”的軍職。
詞義構成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周禮》原文或現代文學作品),可參考、5、7等來源。
哀隱八面剝極則複長賓陳祈穿壁鹑奔蠢堆堆詞賦殚精竭思道臣颠覆放翁詞煩籠肺泡風雲變幻分巡道分株浮筆浪墨斧削副主高軒過嘎渣兒光統冠首輥碾鶴騎洪溟懽哥黃昏湯焦面王羁獨靜雲誇尚拉偏架陸鈔木妖平月乾飯鉗鍵翹心青碧請旌起派權奪孺慕喪邦三智五猜唼哫聖法審信世華視若路人司味碎霜湯腳天壤之别退稅讬家文藝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