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的意思、失之毫厘,謬以千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的解釋

同“ 失之毫釐,差之千裡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進不了那座清祕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裡’了。” 茅盾 《第一階級的故事》:“這中間失之毫厘,就會謬以千裡,不能不說明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指開始時細微的差錯,最終可能導緻巨大的錯誤。強調做事需注重細節,初始階段的嚴謹性至關重要。


出處

  1. 經典文獻:最早見于《禮記·經解》,原文為“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裡”(“缪”通“謬”)。
  2. 演變:西漢戴德在《大戴禮記·保傅》中進一步引用,表述為“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用法與示例


近義表達


該成語常用于學術、工程、管理等領域,警示人們重視初始階段的精确性。其核心思想與《易經》“慎始”理念一脈相承,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是一句成語,意思是稍微一點失誤,結果就會産生巨大的偏差。這句話通常用來形容一個錯誤的判斷或行動會導緻嚴重的後果。

這句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毛”和“廠”,拆分筆畫是7畫。根據拆分,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毛”,并且有“廠”在最右邊的位置。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一則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的大臣孫叔敖與晉國的大夫重耳認識。重耳被晉國的國君囚禁在千裡之外的隱秘之地,孫叔敖籌劃了一次成功的計劃來解救重耳。他派了一個信使送出一根毫毛作為預定出發的信號。然而,由于一個非常微小的失誤,信使在交通擁堵中遲到了一點點。結果,因為這微小的失誤,整個行動完全失敗,重耳也無法獲救。

這句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謬以千裡」。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謬」可以替換為「謬」,「以」可以替換為「㕘」,「千」可以替換為「仟」。

這個成語的一個例句是:“經理隻是因為一個小錯誤,導緻整個項目失敗了,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一些由這個成語組成的詞語有:"毫厘均失"(意思是每一點都失誤)、"失之毫厘,差之千裡"(意思是稍有錯誤,結果差距很大)。

與“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積少成多”(意思是積累少量的錯誤最終會導緻大量的問題)。

相反意義的成語包括“謀定後動”(意思是在行動前計劃周密,避免失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