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殍載道的意思、餓殍載道的詳細解釋
餓殍載道的解釋
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詞語分解
- 餓殍的解釋 餓死的人。亦作;餓莩;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詳細解釋亦作“ 餓莩 ”。.餓死的人。《後漢書·仲長統傳》:“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災,未逮三年,校計騫短,坐視戰士之蔬食,立望餓殍之滿道
- 載道的解釋 .表達一定的思想、道理。 宋 周敦頤 《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 明 宋濂 《文原》:“世之論文者有二:曰載道,曰紀事。”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祇受失言之愆,緻毀載道之器。”.滿路。
網絡擴展解釋
“餓殍載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è piǎo zài dào,具體解釋如下:
1.釋義
- 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
- 形容因饑荒或災禍導緻大量百姓餓死,屍體遍布道路的慘狀,多用于描繪社會動蕩或極端災難時期的景象。
2.出處與示例
- 古籍記載:
清代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提到:“蝗早不登,餓莩載道,而齊、魯、幽、燕之區為尤甚。”
- 近代引用: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中描述:“道德淪喪,法度淩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3.用法與語法
- 詞性:貶義詞,多用于書面語。
- 語法功能:常作賓語或定語,如“沿途餓殍載道,臭不可聞”(《中國的西北角·成蘭紀行》)。
4.近義詞與異體寫法
- 近義詞:餓殍遍野、餓莩載道(“莩”通“殍”)。
- 異體形式:部分文獻中寫作“餓莩載道”,意義相同。
5.補充說明
- 社會背景:該成語多用于描述戰争、天災或統治腐敗導緻民不聊生的場景,具有強烈的批判色彩。
- 現代應用:如今多用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如“餓殍載道的災後景象不會再出現”。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履園叢話》《民國通俗演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餓殍載道》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給出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意思:《餓殍載道》的意思是指戰場上死去的大量人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餓殍載道》的四個漢字分别是 餓、殍、載、道。其中,餓的部首是食,筆畫有8畫;殍的部首是歹,筆畫有10畫;載的部首是車,筆畫有10畫;道的部首是辶(辵),筆畫有12畫。
來源:《餓殍載道》這個詞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描述。原文是“餓殍載道,未嘗見人,死者蓐食,膏澍千裡”。
繁體:《餓殍載道》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書寫有所變化,但《餓殍載道》這個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這場戰争中,餓殍載道,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痛楚。
組詞:餓殍、載道。
近義詞:戰争、浩劫、殺戮。
反義詞:和平、安甯、繁榮。
以上就是關于《餓殍載道》這個詞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