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掠虜的意思、掠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掠虜的解釋

見“ 掠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掠虜是由“掠”與“虜”組成的複合詞,需從單字本義及合成詞演變角度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奪取也”,本義指武力搶奪財物。如《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掠其辎重”,強調暴力劫掠行為。後引申為掃過、拂過(如“涼風掠面”)及拷打(如“掠笞”)等義 。

  2. 《說文》注“獲也”,本指戰争中捕獲敵人。《史記·項羽本紀》“虜秦将王離”即用此義。後泛指俘虜、奴仆,含貶義色彩,如“胡虜”“敵虜” 。

二、合成詞“掠虜”的語義

“掠虜”屬同義複合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三、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近代以降,“掠虜”漸被“掠奪”“俘虜”等詞替代,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古義在曆史文獻中保留,如描述遊牧民族南下時“侵邊掠虜”(《資治通鑒》卷一百五)的記載。

古籍用例

《漢書·匈奴傳》: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甚衆,雲中、遼東最甚…郡縣被掠虜者萬計。”

此例中“掠虜”兼具搶奪行為與受害對象雙重指向。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掠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定義

“掠虜”讀作lüè lǔ(或lüě lǔ),是“掠鹵”的異體寫法,指搶奪俘虜或掠奪財物的行為。該詞由“掠”(搶奪)和“虜”(俘獲)組成,常用于描述古代戰争中的暴力行為,如軍隊攻占敵方後搶奪物資、俘虜人員等。


二、曆史淵源與使用場景

  1. 戰争背景
    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楚漢戰争的記載,項羽戰勝秦軍後掠奪俘虜,成為該詞的典型用例。
  2. 擴展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也可比喻競争中奪取資源或優勢,例如“商業掠虜”形容搶占市場份額。

三、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掠虜”已較少使用,但仍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保留其原義,強調通過武力手段的掠奪行為。


四、相關說明


“掠虜”是描述古代戰争中搶奪行為的詞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能精準表達暴力奪取的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傲死豹鼠把晤綳吊辯正必不得已弊事波蘭仇人川岡聰令答剌棱登墊料雕玉砥刃洞察秋毫頓踣放賴肥甘輕暖風澤鳳頭钗分建阜陸跟前各抒所見管飼惠麗回遠架落健鬭楗骨剪鲸金光蠲瘠鈞衡爛熟樂極哀來廉訪使理例林芬茂齡馬樁鬧僵滂澤圻父窮年累月柔調柔辔三尺土扇面對身界事款則圓石棱刷新鐵腳木鵝渟涔團酥惋怅望塵僄聲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