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寓感的意思、托物寓感的詳細解釋
托物寓感的解釋
1.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詞語分解
- 托物的解釋 .謂假借事物。 .引申為寄情意于事物。
- 感的解釋 感 ǎ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
網絡擴展解釋
“托物寓感”是一個漢語成語,指通過借用外物來寄托情感或思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定義:假借客觀事物或景物來抒發主觀情感或表達深刻道理,常見于文學創作中。其核心在于借助具體事物的特征,隱喻作者的情思或哲思。
- 結構:四字成語,結構為聯合式(“托物”與“寓感”并列),情感色彩中性,多用于古代或文學語境。
2.出處與背景
- 最早記載:出自明代王炜的《慈竹堂記》:“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此處通過“托物”體現仁者借物抒懷的高尚情感。
3.用法解析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定語,適用于寫作、詩詞等場景。例如:“詩人托物寓感,以秋葉喻人生遲暮。”。
- 表達特點:與“托物言志”類似,但更強調情感的寄托而非志向的表明。需通過具體描寫使外物與情感産生關聯,避免牽強附會。
4.相關詞語
- 近義詞: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物。
- 對比概念:與“直抒胸臆”相反,後者是直接表達情感,而非借助外物。
5.補充說明
- 文學意義:這一手法能增強作品的含蓄性和藝術性,如《詩經》中的“比興”手法、周敦頤《愛蓮說》以蓮喻君子等,均為典型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案例,可參考古典詩詞或散文分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托物寓感》的意思
《托物寓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描繪物象來表達情感或寄托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
來源
這個成語源于《詩經·大雅·蕩》:“帝命汝衆,無托于寡。于托于何?維予與女。維何德之衢?思古以求之。”意思是天子命令你們衆人不要寄托于少數人,應該寄托于我和你們之間的情感。這裡的“托物寓感”就是表達情感的意思。
繁體
《托物寓感》的繁體寫法是「託物寓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書法中,托物寓感的字寫作「託物寓感」,其中「托」的上部分曾寫作「寸」,表示手在托物。古時的「物」字在左邊寫作「止」,右邊寫作「一」,象征一件物品。
例句
他的作品真實而充滿托物寓感,讓人感到深深的共鳴。
組詞
托辭、幽情、抒懷、寄托
近義詞
借物寄情、詠物抒懷
反義詞
直接表達、率直流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