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桂皮的意思、桂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桂皮的解釋

(1).桂皮樹。常綠喬木,葉呈卵形,有三條葉脈,花小,黃色,果實黑色。樹皮可供藥用或做香料。

(2).肉桂樹的皮。可以制藥,有健胃、強身、散寒、止痛作用。也可作香料。或制桂油。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箘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桂皮是漢語中特指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或其他同屬植物的幹燥樹皮,具有獨特的辛香氣味和藥用價值。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一、字義與基本釋義

  1. 構詞解析

    “桂”指肉桂樹,“皮”即樹皮,合稱指代肉桂的幹燥外皮。在傳統語境中,桂皮與“肉桂”常互通,但現代商品分類中,桂皮多指較厚、含油脂少的次級品。

  2. 權威詞典定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桂皮釋義為:

    肉桂樹的皮,可入藥或作調味品。氣味芳香,味微甜辛。


二、植物學與商品特征

  1. 植物來源

    主要取自樟科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亦包括陰香(C. burmannii)、川桂(C. wilsonii)等近緣種樹皮。

  2. 形态與分級

    • 外觀:卷筒狀或槽狀,厚約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面紅棕色。
    • 氣味:具揮發性香氣,味甜辣。
    • 等級:按厚度、油分分為“桂通”(薄皮)、“企邊桂”(厚皮卷)等。

三、文化與應用

  1. 藥用價值

    中醫理論中,桂皮性辛溫,歸腎、脾、心經,可溫腎散寒、活血通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載其功能主治“脘腹冷痛,虛寒吐瀉,腰膝酸冷”。

  2. 調味與飲食文化

    作為“五香粉”核心成分,廣泛用于鹵味、炖湯。其香氣源自肉桂醛(cinnamaldehyde),具抑菌與促進消化作用。


四、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植物志》第31卷,科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中華本草》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國家藥典委員會
  6. 《中國調味品工藝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7. 《香料植物分類學》,中國林業出版社
  8. 《中藥學》(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桂皮是樟科樟屬多種植物樹皮的通稱,主要包括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來源

  1. 植物學特征
    桂皮來源于樟科植物的幹燥樹皮,并非桂花樹(木犀科),而是肉桂屬或樟屬植物。全球主要産自中國雲南、尼泊爾、印度等地。

  2. 曆史溯源
    桂皮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香料之一,中國秦代已用于肉類調味,與生姜齊名。西方《聖經》和古埃及文獻中也有記載。

二、用途與價值

  1. 烹饪調味
    作為五香粉的核心成分,桂皮能去腥增香,廣泛用于炖肉、烘焙、咖啡等,賦予食物微甜香氣。

  2. 藥用功效
    中醫認為其性溫,歸心、肝、脾、腎經,可溫腎壯陽、散寒止痛,輔助治療虛寒胃痛、風濕痹痛等。《本草綱目》記載其“溫中補腎”之效。

  3. 經濟價值
    桂皮可提取桂油,用于化妝品、巧克力及香煙配料,兼具實用與商業價值。

三、鑒别與品質

優質桂皮以肉厚、油性足、香氣濃郁為佳,常見僞品需通過性狀(不規則塊片)和植物來源區分。

小知識:桂皮與肉桂常被混淆,但肉桂特指玉桂樹皮,而桂皮涵蓋更廣的樟科植物樹皮。

别人正在浏覽...

鞭草缤繙滄浪老人陳耕澄心堂紙敕躬出液叢遽竄投洞豁渡江高誼篝燈呵凍挂印過瘾和離荷衣歡快患子弧弓火景夾克将軍佩見貎辨色兼味紀昀碅磳開工空谷幽蘭獵興禮官謾辭嘩說冒犯耄亂盤秤錢租秦艽起手泉魚森芒山高遮不住太陽時政四食時聳跸桃色特聳團旗退潮屯砦網捕晚甲未牌五國城遐陋鄉親娴靜謝傅棋攜雲握雨醯雞溪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