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遏劉的意思、遏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遏劉的解釋

制止殺戮。《詩·周頌·武》:“嗣 武 受之,勝 殷 遏劉,耆定爾功。” 毛 傳:“劉.殺。” 鄭玄 箋:“遏,止。嗣子 武王 ,受 文王 之業,舉兵伐 殷 而勝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殺6*人者。”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殺也。息宰二字,有止殺之義,即《詩》所雲遏劉也。’”一說為滅絕。見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遏劉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遏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詩經》及相關注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遏劉”由“遏”和“劉”兩字組成:

二、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周頌·武》:“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此句描述周武王繼承文王基業,戰勝殷商并制止暴虐殺戮的功績。

三、兩種解釋分歧

  1. 主流觀點(制止殺戮)
    漢代毛亨(毛傳)和鄭玄(箋注)均認為,“遏劉”指通過武力制止暴虐的殺戮行為,強調以戰止戰的正義性。例如鄭玄注解:“舉兵伐殷而勝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殺人者。”

  2. 清代新解(滅絕)
    清代學者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中提出不同觀點,認為“遏劉”可能指“滅絕”,即徹底消滅敵人。這一說法在學界争議較大,未成為主流。

四、後世引用與例證

清代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以“息宰”類比“遏劉”,進一步佐證了“止殺”的涵義。例如:“息者,止也;宰者,殺也。息宰二字,有止殺之義,即《詩》所雲遏劉也。”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遏劉”已不常用,主要作為古典文獻研究或曆史讨論中的專有詞彙。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毛傳、鄭箋等注疏,或馬瑞辰的考據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遏劉(è liú)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基本信息: 意思:遏劉指的是抑制、制止劉姓人物的勢力或威脅。 拆分部首和筆畫:遏字的部首為辶,由4筆組成。 來源:遏字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字義的豐富解釋來源于古代文獻記載中關于抑制、制止的用法。 繁體:遏的繁體字為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法中,遏字可能有一些變體,但基本結構與現代相似。 例句:他們采取了種種措施遏制了劉家的威脅。 組詞:遏止、遏制、遏制力量等。 近義詞:抑制、阻止、制止。 反義詞:促進、助長、扶持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可以繼續幫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