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龍旗的意思、黃龍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龍旗的解釋

清 朝國旗。 清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寄伯瑤》:“不然十丈黃龍旗,何嘗我國無公使。” 袁鷹 《悲歡·十月長安行》:“且不說你曾親眼看到英雄的人民,怎樣砍倒黃龍旗、五色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龍旗是清朝末期的官方國旗,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面正式國旗,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黃龍旗(1888-1912)以黃色為底,中央繪藍色飛龍戲紅色火珠的圖案,象征皇權與中央集權。其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龍代表帝王權威,黃色對應五行中的“土”和中央方位。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1862年,清政府首次将三角形黃龍旗用于官船和海軍艦艇,以便與外國船隻區分。此時的黃龍旗并非正式國旗,且民船不得懸挂。
  2. 正式确立:1888年,李鴻章推動将三角形旗改為長方形,并在《北洋海軍章程》中明确其為國旗,1889年獲慈禧太後批準。

三、設計與象征

四、曆史意義

黃龍旗的誕生源于晚清外交需求。李鴻章等官員意識到國旗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尤其在列強侵略背景下,亟需通過旗幟提升國際形象。它見證了甲午戰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1912年隨清朝滅亡而廢止。

五、相關争議

部分記載提到“五條龍”設計,但多數權威資料描述為單龍戲珠。可能因不同時期或使用場景存在差異,但主流曆史記載以單龍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曆史分析)及(國旗演變)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龍旗

黃龍旗是一個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含義豐富。我們來分析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龍旗的第一個字是“黃”,部首是“⺤”,總共有十二個筆畫。第二個字是“龍”,部首是“龍”,總共有十六個筆畫。

來源

黃龍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象征,它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曆史文獻中。黃龍代表着尊貴、權威和吉祥,是一種吉祥的徽章,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繁體

黃龍旗的繁體寫法是“黃龍旗”,字形稍有不同,但含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黃龍旗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根據曆史文獻的記錄,古代漢字寫作“黃龍旗”或者“黃竜旗”,但都指代同一個概念。

例句

1. 他們高舉黃龍旗,莊嚴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2. 在遊行隊伍中,各種各樣的黃龍旗迎風飄揚。

組詞

黃龍旗可以組成多個詞彙,例如:黃龍旗杆、黃龍旗下、黃龍旗艦等。

近義詞

黃龍旗的近義詞有黃帝旗和黃皇旗,這兩者都能代表尊貴和權威。

反義詞

黃龍旗的反義詞是黑龍旗,黃代表吉祥,黑則代表不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