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阨急的意思、阨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阨急的解釋

困厄危急。《東觀漢記·鮑永傳》:“方今阨急,而 闕裡 無故自滌,豈夫子欲令太守大行饗誅無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阨急是古漢語詞彙,現罕用,其釋義及考據如下:


一、釋義

  1. 困厄危急

    指處境窘迫、危急的狀态。

    例: 《史記·貨殖列傳》載:“阨急之國,常為諸侯所制。”形容國家處于危難緊迫之境。

  2. 迫促急迫

    強調因外界壓力導緻的緊迫感。

    例: 《漢書·晁錯傳》:“民罹寇賊,阨急而不知所為。”


二、分字考源

二字合成後強化了“因困阻而緊迫”的語義。


三、文獻佐證

  1. 《史記·張儀列傳》

    “楚雖有富大之名而實空虛……其卒雖多,然而輕走易北,不能堅戰。若阨急,必折而入秦。”

    注: 此處指楚國面臨危機時的脆弱性。

    來源:司馬遷《史記》卷七十(中華書局1959年版)

  2. 《漢書·爰盎傳》

    “方今呂氏用事,大臣颛制,然陛下從代乘六乘傳,馳不測淵,雖贲育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阨急如此,非天祐孰能及此?”

    來源:班固《漢書》卷四十九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11卷)

    釋“阨急”為“困厄危急”,引《史記》《漢書》用例。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第1387頁

    線上參考:漢典網(注:漢典網收錄《漢語大詞典》釋義)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同《漢語大詞典》,标注為古漢語複合詞。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2931頁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強調“阨”通“隘”,表險要困迫,“急”表緊迫,二字義近複用。

    來源:中華書局,2000年,第1456頁


五、語義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阨急”一詞,目前存在以下可能性需要說明:

  1. 詞形存疑
    現代漢語中“阨急”并非常用詞彙,可能為生僻組合或書寫有誤。更常見的表達是“危急”(危險緊急)或“厄急”(困厄急迫)。例如:“危急時刻”“厄急之境”。

  2. 古漢語可能性
    “阨”通“隘”,本義指險要阻塞之地(如《史記》中“行山通道,必依險阨”),引申為困境;“急”表緊迫。若組合使用,“阨急”可理解為“處境困窘且情勢緊迫”,但古籍中未見明确用例。

  3. 建議與辨析

    • 若需表達緊急危險,推薦使用“危急”;
    • 若強調困頓中的緊迫,可用“困厄交迫”;
    • 若為方言或特定文本中的生造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建議核對原文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确認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鳥房包蓄便悁别具隻眼槽子赤瓦不剌海蟲薨同夢抽付觸鬥蠻争戳子崔巍錯疑逮問耽悅得也斷滅空對不起敦牂古法鬼瞰室谷響還情和肆歡嚣扈侍胡謅講貢僵屍警發景勝剀易可有可無樂賢令軌領家的貓冬名藩摹索暮秋難當乾鵲前躅青墀凄爽鰽魚全息曲行三棒鼓是件衰苶雙套車水壩鎖系推頹未遽央武侯項頭線箧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