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南有嘉魚序》:“《南有嘉魚》,樂與賢也。” 鄭玄 箋:“樂得賢者,與共立於朝,相燕樂也。”後因以“樂賢”謂樂于求賢。《宋書·文帝紀》:“朕寐寤樂賢,為日已久,而則哲難階,明揚莫効。” 唐 皇甫湜 《明分》:“故君子指人之過為嫉惡,譽人之善為樂賢。”
“樂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樂賢”由“樂”(欣賞、高興)和“賢”(有才德的人)組成,核心含義是欣賞并稱贊有才德的人,表達對人才的尊重與推崇。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序》:“《南有嘉魚》,樂與賢也。”鄭玄注解為“樂得賢者,與共立于朝,相燕樂也”,即君主樂于求賢,與賢者共事。後世如《宋書》《唐文》等文獻中,均用此詞表達對賢才的重視。
作為名字時,“樂”象征樂觀豁達,“賢”代表品德與才能,整體寄托了對個人品學兼優的期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詩經》《宋書》等古籍。
樂賢(lè xiá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欣賞、喜愛有德行的人。樂賢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樂有快樂、喜悅的意思,賢表示有德行、有美德的人。因此,樂賢可以理解為發自内心地喜愛、欣賞有美德的人。
樂字由兩個部首組成:一邊是亻(人),表示事物與人有關;另一邊是音(聲),表示與音樂、歡樂相關。樂字共有七個筆畫。
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一邊是貝(貝殼),表示金錢財富;另一邊是人,表示與人有關。賢字共有八個筆畫。
樂賢在古代中國的文獻中廣泛出現。它的寓意是欣賞德行高尚的人,此外還有敬重、推崇的含義。樂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樂賢。
在古代,樂賢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樂字和賢字的書寫格式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然而,整體來看,樂賢的含義和基本形态與現代一緻。
1. 他身上散發着一股樂賢的氣息,深受大家的喜愛和尊敬。
2. 在樂賢的眼光中,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
組詞:樂觀、樂天、賢明、賢良。
近義詞:善良、人德高尚。
反義詞:惡貫滿盈、品德敗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