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遽央的意思、未遽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遽央的解釋

見“ 未渠央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未遽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未遽央”是“未渠央”的異寫形式,其中“遽”意為“倉促、突然”,“央”表示“盡、完結”。整體可理解為“未能倉猝即盡”,即事物尚未突然結束,仍有延續的可能。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時間、情感或自然現象的感慨。例如:

    • 陶淵明《雜詩》中“枯悴未遽央”,形容草木雖枯但生命未完全消逝。
    • 王安石《少狂喜文章》中“良夜未遽央”,暗指夜晚未盡,時光值得珍惜。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表達包括“未渠央”“未遽已”等,均強調“未盡、未終”的狀态。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需注意其語境適配性,避免誤用。

總結來看,“未遽央”是一個帶有詩意的古語詞,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未遽央

《未遽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時間仍未完結,指一件事情尚未結束或發展正進行中。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未(wèi)和遽(jù),其中未的拆分部首為木,遽的拆分部首為辵。未的筆畫數為5,遽的筆畫數為12。

這個成語源自《左傳·成公二年》:“百裡貫柘,貫柘笃;貫柘笃,則迅笃如風雨。有寶刀數十,刀尖雖立犀甲而照之,有一不照,貫柘之勢未遽央也。”意為持有幾十把寶劍,尖銳如犀甲,光芒灼照,任何一把寶劍都能發出這樣的光芒,貫柘的勢頭還沒有停止。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一個事情仍在不斷推進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未遽央的寫法基本一緻,沒有明顯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未的古代寫法是革,遽的古代寫法是迂。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未遽央》這個成語,例如:“這個項目的啟動時間還未遽央,所以我們需要盡快做好準備。”這句話中,意味着項目尚未結束,需要加快進度。

與未遽央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未了一斑”、“未盡人意”等。而相反的意思則可以使用“已了一筆”、“盡人意”等詞語。

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未遽央這個成語進行一些組合,例如“未遽央之事”、“未遽央的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