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去的意思、罷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去的解釋

(1).免去;除去。 唐 元稹 《授韓臯尚書左仆射制》:“罷去職勞,正名端揆,俾絶積薪之嘆,且明尚齒之心。” 宋 蘇轼 《謝南省主文啟·歐陽内翰》:“於是招來雄俊魁偉敦厚樸直之士,罷去浮巧輕媚叢錯采繡之文。”

(2).指免職。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 淮 既罷去,陛下趣 熹 入對,用為郎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去(bà qù)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免去職務;解除官職

    指古代官吏被免除職位。此義項源于“罷”的本義“免除、解除”,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窦太後大怒,乃罷逐趙绾、王臧等。”其中“罷”即指免官。該用法在曆代史書及官制文獻中常見,如《後漢書·王允傳》亦雲:“允懼,乃罷去黃門侍郎。”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32頁;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卷一百七。

  2. 散去;離開

    表示人群或事物的消散、離去。如宋代蘇轼《赤壁賦》中“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雖未直用“罷去”,但“肴核既盡”後賓客散去之意相通。此義強調動作的終結與場景的收束。

    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縮印本)第392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蘇轼文集校注》卷一。

現代使用提示:

“罷去”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其核心語義仍保留在“罷免”“罷職”等複合詞中,而“散去”之意則被“解散”“離開”等替代。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罷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免去/除去
    指解除職務或撤銷某種狀态。例如宋徽宗曾“罷去應奉局”(),即撤銷該機構;蘇轼在《謝南省主文啟》中提及“罷去浮巧輕媚叢錯采繡之文”,指摒棄華而不實的文風。

  2. 停止/放棄
    作為動詞短語使用時,表示終止某種行為或目标。如“罷去殘稿”指放棄未完成的文稿(),現代可用于描述放棄努力或計劃。

二、曆史與文學用例

三、現代應用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例如:“他主動罷去職位”表示辭職;“罷去舊習”指革除不良習慣。

四、總結

“罷去”兼具“解除職務”和“主動停止”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參考,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家落戶柏實人半塗而廢寶塔糖包廂變勢變頭簿尉猖悖吵包子超鞚蟲魚學篡絕滌綸地職東扶西倒阨窮馮藉風容涫湯過度橫虐虹伸話鋒黃金時代悔遁活躍躍斛觫見錢眼紅階下囚機彀敬順金飗開荒兩頭纖纖迾置曆閱馬帳孟林筍門面話枿坐強中自有強中手七寶羹罄竹難書秋波賞月勝冠生花筆審喻伸志設用鹴裘踢團圞頭馬罔利文竿文君新寡無傷無臭嫌恨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