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郵之賜的意思、杜郵之賜的詳細解釋
杜郵之賜的解釋
謂賜死。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下:“公堅卧不起,讒者益得以行其説,上且怒,将有 杜郵 之賜,奈何?” 清 郝懿行 《宋瑣語·詞贍》:“初, 世祖 嘗賜 莊 寳劍, 莊 以與 豫州 刺史 魯爽 送别。 爽 後反叛, 世祖 因宴集,問劍所在。答曰:‘昔以與 魯爽 别,竊為陛下 杜郵 之賜。’上甚説。”參見“ 杜郵之戮 ”。
詞語分解
- 杜郵的解釋 見“ 杜郵亭 ”。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杜郵之賜”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君主賜臣子自盡,即賜死。此處的“賜”帶有反諷意味,表面上稱君王恩賜,實為被迫自殺的委婉說法。
二、曆史典故
典故源自戰國時期秦國名将白起之死:
- 背景:白起因戰功顯赫(如長平之戰大敗趙軍),但與宰相範雎産生矛盾。當秦昭王命他攻打趙國邯鄲時,白起稱病拒命。
- 結局:秦王震怒,将白起貶出鹹陽,行至杜郵(今陝西鹹陽東)時,派人賜劍令其自刎。此事被稱為“杜郵之賜”,後世以此喻指被迫自殺的悲劇。
三、詞語結構與用法
- 結構:“杜郵”(地名)+“之賜”(的賞賜),形式上美化君王權威,實則暗含諷刺。
- 例句:
- 宋代李綱《靖康傳信錄》:“上且怒,将有杜郵之賜。”
- 清代郝懿行引用典故:“竊為陛下杜郵之賜。”
四、總結
“杜郵之賜”通過地名與賞賜的組合,以含蓄方式揭露古代君臣權力關系的殘酷性,成為帝王權術與功臣悲劇的典型象征。其背後白起的故事更強化了成語的曆史厚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郵之賜這個詞的意思:
杜郵之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人才的贊美和推崇,表示對人才的尊重和賜予。它是由杜牧的詩句"良品射禦星辰賜,共從雞鳴閉武昌"中提取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杜郵之賜的部首拆分為木、郵、言、貝。其中,木表示事物的本體,郵表示信件通信,言表示語言,貝表示財富。整個成語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杜郵之賜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句《秋夕》。
繁體:
杜郵之賜(使用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杜郵之賜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中,我們使用的寫法是"杜郵之賜"。
例句: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得到了領導的杜郵之賜,獲得了升職的機會。
組詞:
杜才、郵件、賜予
近義詞:
贊賞、推崇、嘉許
反義詞:
貶低、蔑視、輕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