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德的意思、恒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德的解釋

(1).語本《易·恒》:“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後用以指恒久不變的德行。 宋 葉適 《趙孺人墓銘》:“豈古人所謂恆德之貞、婦人之吉者,特其學之異而然歟!”

(2).久遠的恩德。 明 劉基 《尊聞堂銘》:“皇降恆德,我儀受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恒德”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和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恒久不變的德行
    源自《易經·恒卦》:“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指堅守德行如一、不因外界變化而動搖的品格。這種“恒德”強調持久性和穩定性,尤其適用于形容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堅持,如宋代理學家葉適在《趙孺人墓銘》中引用此典,贊頌人物的貞德。

  2. 久遠的恩德
    明代劉基《尊聞堂銘》中“皇降恒德”即指上天賦予的長遠恩澤,多用于描述具有曆史傳承性的恩惠或精神遺産。


二、引申與寓意

  1. 字義分解

    • 恒:本義為長久、持久,引申為恒心、毅力(如“永恒”)。
    • 德:指順應自然規律的行為準則,涵蓋道德品質、仁愛之心等(如“厚德載物”)。
  2. 作為人名的寓意
    在姓名學中,“恒德”寓意持之以恒的信念與高尚品德的結合,象征“德才兼備”,常用于寄托對個人堅守原則、不斷精進的期望。


三、文化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易經》原文或相關古籍引證,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恒德的意思

《恒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義思是持久的美德或者長久的道德。它強調了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做正确、良好的事情,并且長久保持這種美德和道德的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恒德》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恒”字的部首是“心”(心部),表示與“心”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而“德”字的部首是“彳”(行部),表示與“行走”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來源

《恒德》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廣泛出現,并在漢代儒家經典《大學》中被提及。它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所講述的一種美德,追求恒久的道德品質。

繁體

在繁體中,恒德可以寫作「恆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恒德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字典《說文解字》中,恒德可以寫作「恆德」。這個寫法保留了恒和德的本意,但一些字形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一生都秉持着恒德的信念,一直追求着道德的完美。

2. 恒德是我們樹立為人處世的準則,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組詞

恒德的組詞包括:

1. 恒心:持之以恒的意志、毅力。

2. 德行:人所具備的良好道德品質。

3. 修德:修身養性,培養道德品質。

近義詞和反義詞

恒德的近義詞可以是:

1. 恒久:長久的,持久的。

2. 仁義:仁慈和正義的品質。

恒德的反義詞可以是:

1. 短視:沒有長遠目光和持久的品質。

2. 惡行:不道德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