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帔的意思、裙帔的詳細解釋
裙帔的解釋
亦作“裠帔”。布裙和披肩。古代士大夫燕居時的裝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肥水》:“廟中圖, 安 及八士像,皆坐牀帳,如平生,被服纖麗,鹹羽扇裙帔,巾壺枕物,一如常居。”《新唐書·儒學傳上·顔師古》:“及是頻被譴,仕益不進,罔然喪沮,乃闔門謝賓客,巾褐裠帔,放情蕭散,為林墟之適。”
詞語分解
- 裙的解釋 裙 ú 一種圍在腰以下的服裝:裙子。裙钗。筒裙。連衣裙。百褶裙。 像裙子的東西:牆裙。鼈裙。裙礁(海岸邊的珊瑚礁)。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帔的解釋 帔 è 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鳳冠霞帔。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裙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構成與讀音
- 拼音為qún pèi(注意:中提到的“qún tài”有誤,權威來源均标注為“pèi”)。
- 由“裙”(布裙)和“帔”(披肩)兩部分組成,是古代士大夫階層在閑居時的典型裝束。
-
服飾特征
- 裙:指長款布裙,多為寬松款式;
- 帔:一種披在肩背上的絲麻織物,常繡花紋,如“鳳冠霞帔”中的帔即為此類。
二、曆史與用法
-
適用人群
- 最初為男性士大夫燕居(非正式場合)的服飾,如《水經注》記載北魏廟中畫像人物“被服纖麗,鹹羽扇裙帔”。
- 後世逐漸演變為女性服飾,形容女子儀态優雅,如“裙帔翩翩”(需注意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化表達,非曆史主流)。
-
文化意義
- 體現了古代服飾的階層區分,士大夫通過簡約的布裙披肩彰顯閑適風雅;
- 女性使用時則側重表現柔美與端莊。
三、常見混淆點
- 與“霞帔”區别:霞帔特指繡有華麗紋樣的長披肩,多用于婚服或貴族女性服飾,而“裙帔”更強調布裙與披肩的組合。
- 現代使用:當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風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對“帔”的釋義或《水經注》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裙帔》的意思
《裙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女子穿在腰間下擺裙子的輔助裝飾物,類似于現代的裙褂。
《裙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裙帔》的部首是衣,部首筆畫為5和6,總筆畫為11。
《裙帔》的來源
《裙帔》這個詞的來源很早,在古代就有使用。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用來形容女子穿在裙子下面的衣物。
《裙帔》的繁體
《裙帔》的繁體字為「裙襀」。
古時候《裙帔》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裙帔》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裙襀」或「裙街」。
《裙帔》的例句
1. 她穿着一襲錦緞長裙,下面還挂着一塊華麗的《裙帔》,顯得十分端莊美麗。
2. 小姑娘在舞台上起舞,裙擺飛揚,展現着自己華美的《裙帔》。
《裙帔》相關詞語
1. 閨衣:指婦女家居穿的衣服。
2. 绶帶:古代婦女用來束腰或作為飾物的絲帶。
《裙帔》的近義詞
1. 裙襦。
2. 裙衩。
《裙帔》的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