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閣的意思、投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閣的解釋

漢 揚雄 校書 天祿閣 時, 劉棻 曾向 雄 問古文奇字。後 棻 被 王莽 治罪,株連 揚雄 。當獄吏往捕時, 雄 恐不能自免,即從閣上跳下,幾乎摔死。後有诏勿問,但京師紛紛傳語:“惟寂寞,自投閣。”見《漢書·揚雄傳贊》。按 揚雄 作《解嘲》,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語,故雲。後用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禍殃之典。 唐 李白 《古風》之八:“投閣良可嘆,但為此輩嗤。” 宋 陳師道 《秋懷》詩:“識字即投閣,貴者須食肉。” 柳亞子 《再題圭塘倡和集》詩:“飲酖共笑 荀文若 ,投閣誰憐 揚子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閣”是一個源自《漢書·揚雄傳》的典故,主要用來形容文人因不甘寂寞或受牽連而陷入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
    漢代學者揚雄曾在天祿閣校書,其學生劉棻因卷入王莽政治鬥争被治罪。揚雄受牽連,獄吏抓捕時,他試圖從閣樓跳下自殺,雖未死但重傷。事後王莽赦免了他,但民間流傳“惟寂寞,自投閣”的嘲諷,暗指他此前在《解嘲》中寫下的“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之語。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文人因不甘寂寞或意外卷入政治事件而招緻災禍。
    • 引申義:後也用于比喻無辜受牽連、走投無路的處境。
  3. 用法與示例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清代吳偉業《贈陸生》中“非時便恐招讒妒,此日方知投閣難”,即借揚雄遭遇表達對文人境遇的感慨。


此典故既反映古代文人的政治風險,也暗含對“不甘寂寞”的諷刺,成為後世引用文人困境的典型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閣》的意思

《投閣》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将某人或某物投降或歸順于官府或權貴之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閣》的部首是「扌」,表示手。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投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周劄傳》中的典故,講述了晉朝文學家周劄見到司馬睿的弟弟司馬穎時,因為司馬穎幼時聰穎異禀,于是對他說:"應當努力讀書,以取得功名"。

繁體

《投閤》是《投閣》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閣」字下部的部首不是「門」,而是「口」,表示房屋的出入口。

例句

1. 他毅然決然地選擇投閣,為了換取權力和地位。

2. 當時的官員為了防止自己被迫投閣,紛紛逃亡到外地。

組詞

- 投機(tóu jī):指謀求私利的行為。

- 投降(tóu xiáng):指主動向敵人投降。

近義詞

投降、歸順、屈從。

反義詞

反抗、抵抗、抗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