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蛾賊的意思、蛾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蛾賊的解釋

封建時代對農民起義軍的蔑稱。《後漢書·皇甫嵩傳》:“ 角 ( 張角 )等知事已露,晨夜馳勑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标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蛾賊’。” 清 陳睿思 《閱<三朝要典>》詩:“後來邦國日殄瘁,蛾賊縱橫徧梟獍。”參見“ 蟻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蛾賊”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心機深沉、狡詐狠毒的人。這裡的“蛾”象征夜間活動的昆蟲,暗示陰險狡猾;“賊”則指品行不端者。該詞可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的卑劣行徑。

二、曆史來源

  1. 封建時代的蔑稱
    在《後漢書·皇甫嵩傳》中,“蛾賊”被用作對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的貶稱。例如:“(張)角等知事已露……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蛾賊’。”
    這裡的“蛾”可能通“蟻”,形容起義軍規模龐大如蟻群,而統治階級以“賊”污名化其反抗行為。

  2. 與“蟻賊”的關聯
    部分文獻中,“蛾賊”與“蟻賊”混用,均指農民起義軍。如清代陳睿思詩句“蛾賊縱橫徧枭獍”,延續了這種貶義用法。

三、詞義演變

從曆史特定術語逐漸擴展為對狡詐者的泛稱。現代語境下,其曆史貶義已弱化,更多用于比喻性描述,強調人物的陰險特質。

四、使用注意

在引用曆史文獻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本義與引申義。例如,研究古代農民運動時,“蛾賊”需結合時代背景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蛾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蛾賊》是一個成語,意為不懂規矩的人,形容行為敗壞、不守紀律、做壞事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蛾賊》的拆分部首是蟲和貝,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蛾賊》的來源出自《詩經·秦風·蜉蝣》:“蜉蝣刺女,蛾啄其室。”古代女子長得很美麗,被形容為蛾,如果丑陋不堪的人偷窺她們,被形容為蛾賊。

繁體字

《蛾賊》的字在繁體中寫作『蛾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蛾賊的寫法可以是『蛾賊』。

例句

這個小偷一直做着各種壞事,真是個蛾賊。

組詞

推門而入、饑寒交迫、心懷叵測

近義詞

惡徒、惡棍、歹徒

反義詞

廉吏、正派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