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絕世的略語。《管子·小問》:“誅暴禁非,存亡繼絶。”《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絶興微,志存靖亂。”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緑衣舉手加額曰:‘善哉問!忠孝為先,繼絶次之,戒殺又次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不可亦可》:“《大清律》有官員襲蔭一條雲:‘有嫡立嫡,無嫡立庶,無庶以同族之倫次相當者繼之。’猶有古時諸侯繼絶之意。”參見“ 繼絶世 ”。
繼絕,漢語複合詞,由“繼”與“絕”兩個單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延續瀕臨斷絕的事物”。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繼”指接續、承襲,“絕”指斷絕、消亡,組合後多用于描述對傳統、血脈、技藝等中斷事物的恢複與傳承。
從詞源學角度,《古代漢語詞典》指出,“繼絕”最早見于先秦典籍。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繼絕世”指延續瀕臨斷絕的貴族宗法體系,《孟子·離婁下》“繼絕世,舉逸民”則擴展為對文化遺産的保護。現代語義已延伸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瀕危語言搶救等領域,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定義為“使中斷的事物延續發展”。
權威辭書中,《辭海》強調該詞包含“主動幹預性”,特指通過人為努力恢複中斷狀态,與自然延續的“繼承”形成語義區别。《新華成語大詞典》更收錄“繼絕存亡”成語,佐證其在漢語體系中的深厚文化積澱。
“繼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解釋:
“繼絕”最初源于“繼絕世”,指恢複已滅絕的宗祀或延續斷絕的後代。例如《論語·堯曰》中提到“興滅國,繼絕世”,意為讓衰亡的國家複興、斷絕的世族延續()。後引申為對瀕臨斷絕事物的挽救與延續。
在當代語境中,“繼絕”可泛指對瀕臨消亡的文化、技藝等抽象事物的保護與傳承,例如“繼絕學”指延續瀕危的學術流派()。
需注意與“繼續”“斷絕”的拆分義區分。“繼絕”作為固定詞彙,更強調“延續本将斷絕的事物”,而非單純繼續或終止()。
哀歌白醥飙發電舉兵車不享常話伧劣除例出聲誕秀點取凋廢地表水疊頭杜塞風驅電擊釜鍋改窆改木高擡貴手光蛋觀日玉古北口海估禾心醮席接待站技倆擠塞踡卧克核客疾蘭薰黎母臨問臨止戾莎龍鸾字孟荀面論民籍木老鵶難解南卷蹑手蹑足盼眄七诰清明節囚衣山沖上币舍館社會環境水鑒泰然自得貪榮舃鹵萎悴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