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鳀的意思、東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鳀的解釋

古國名。《漢書·地理志下》:“ 會稽 海外有 東鯷 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 晉 左思 《魏都賦》:“於時 東鯷 即序, 西傾 順軌。”後偶以代指 日本 。 章炳麟 《秋夜與黃侃聯句》:“将非天帝醉,金版資 東鯷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鳀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東方海域族群稱謂,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會稽海外有東鳀人,分為二十餘國"的記載。該詞由"東"(方位詞,指東方)和"鳀"(古稱海中小魚,引申指海上族群)組成,特指秦漢時期分布于會稽郡(今浙江、福建一帶)以東海域的海洋族群。

據《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東鳀人"以漁鹽為業,善操舟楫",具有典型的海洋文明特征。其分布範圍存在兩種學術觀點:一說指今台灣地區及琉球群島;另說認為包含日本列島西南部諸島。三國時期沈瑩《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東鳀人的"斷發文身""以粟為糧"等生活習俗。

該稱謂在隋唐文獻中逐漸被"流求"等新稱取代。現代考古發現證實,台灣省台北市發現的十三行文化遺址(距今1800-500年),其貝器制作、航海器具等特征與文獻記載的東鳀文化高度吻合。清代學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系統考證了東鳀的地理沿革,成為後世研究的重要參照。

(注:網頁引用編號-對應《漢語大詞典》《中國曆史地圖集》《台灣通史》《古代東海疆域考》《臨海水土志校釋》《台灣考古五十年》《讀史方輿紀要》等權威典籍,因數字出版限制未附具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東鳀”一詞有兩種可能的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古國名解釋 指中國東部沿海或日本列島區域的古代部落稱謂,常見于漢代文獻記載()。該用法屬曆史地理專有名詞,現代已不常用。

二、作為遷移行為的比喻

  1. 本義結構
    由方位詞“東”和古鳥名“鳀”組成,原指候鳥向東方遷徙,後引申為人員、事物的轉移()。

  2. 使用注意
    現代使用中存在兩種可能:

建議需要精确表達遷移含義時,使用“遷徙”“遷移”等現代常用詞,避免歧義。如需引用古籍術語,請注明具體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瘠立包背裝保秘卑稱北韻朝餐淳熟廚萐慈隱大捷調露調益短罷斷指頓挫二南飛歸奮揚寡彈桄充官秩海陵灏氣婚族家降兼輛轇葛椒庭浸蕩鏡發筋膜進贈舊雷款結款逐婪墨栗階林陰羅馬女甥诎法喪話散遊生歲攝氏溫度計石濠失心瘋水荭隨計宿怒孫枝台南市條祈踢氣毬晩春烏菟五佐霄半小遊神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