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降的意思、頒降的詳細解釋
頒降的解釋
猶頒布。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五:“因頒降拟舉陞陟人數式,遂得見天下具員,他處則無也。”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二》:“﹝ 九峰 ﹞謂予曰:‘ 陳 説朝廷已頒降天下,不可以 劉 言改易語人也。’”
詞語分解
- 頒的解釋 頒 (頒) ā 發下:頒發。頒布。頒賞。頒示。頒行。 古同“班”、“斑”,頭發花白。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降的解釋 降 à 下落,落下:下降。降旨。降臨。降旗。空降。 減低,貶抑:降低。降價。降職。降解(?)。降心相從(抵制自己心志以服從别人)。 落升提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頒降(bān jiàng)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頒”和“降”兩個語素構成,主要用于古代官方語境,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
自上而下頒布;下達(诏令、旨意等)
指帝王、朝廷或上級權威機構向下級或臣民發布命令、诏書、恩典或賞賜。強調發布主體的尊貴地位和指令的權威性。例如:“皇帝頒降聖旨,大赦天下。”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賜予;賞賜(尤指來自上位者的恩惠)
引申為将恩惠、福澤、物品等由上向下賜予。常帶有莊重、正式的意味,多用于朝廷對臣下或神明對凡人的賜予。例如:“感念上天頒降甘霖,解我旱情。”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
用法特征:
- 語體色彩: 書面語,具有濃厚的文言色彩和曆史感,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仿古文體或特定儀式性表述。
- 主體與對象: 動作的發出者(主語)通常是地位尊崇的個體或機構(如帝王、朝廷、神明),動作的接受者(賓語)是地位相對較低的個體或群體(如臣子、百姓)。
- 搭配對象: 常與“诏書”、“敕令”、“恩旨”、“聖旨”、“恩典”、“福澤”、“賞賜”等表示官方命令或恩惠的詞語搭配使用。
“頒降”的核心意義在于描述一種權威性的、自上而下的發布或賜予行為,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或莊重語境,強調發布主體的高位和行為的正式性。其含義側重于“頒布下達”和“恩賜給予”的結合。
參考資料依據: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頒降”的釋義。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頒”、“降”相關義項的闡釋及複合詞用法。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相關文言詞彙的釋義及用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頒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頒布、下發,多用于古代朝廷或官方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bān jiàng(部分網頁如中的“bān xiáng”可能是誤寫,其他來源均标注為jiàng)。
- 核心含義:指君主或上級機構通過正式文書(如诏書、政令)授予官職、爵位或下達指令的行為,強調自上而下的權威性。
2.語境與用法
- 曆史背景: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宋代龐元英《文昌雜錄》記載朝廷“頒降拟舉陞陟人數式”,明代何良俊的著作中亦提到“朝廷已頒降天下”,均指官方文書的頒布。
- 近義詞:頒布、發布、下達;反義詞:收回、撤銷。
3.現代延伸
- 現代語境中已較少使用,但在描述曆史事件或仿古表達時,仍可體現權威性指令的傳達。
4.注意點
- 部分詞典(如)将“降”誤注為“xiáng”,實際應為“jiàng”,表示“下發”而非“投降”。
總結來看,“頒降”是兼具儀式感和權威性的古代行政術語,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文昌雜錄》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傍生搬唆鄙薄荷恻促長空闡士吃空丹訣等因奉此吊門定址奉塵風雨如磐脯糗幹運寡大夫號頓花辰恚怨降喪教練浄律驚心眩目咎有應得開鎮豬糠糜口承來子垃圾箱連觀憐貧恤老列筵美聯社磨鏡石泥娃娃槃虞起岸橋道俏皮清瀓起旗痊濟三點檢毵娑蜃樓山市折烏巾石虛中數據庫碎身糜軀踏門特秉田袍通亮猬鋒文禍文驟驟下馬飯響寇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