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恻促的意思、恻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恻促的解釋

悲傷不安。 明 陳子龍 《十五夜對月》詩:“在盛難久處,持盈安在哉!佳期在三五,惻促有餘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恻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拼音與結構

    • 拼音為cè cù(注音:ㄘㄜˋ ㄘㄨˋ),其中“恻”是左中右結構,“促”為左右結構。
  2. 基本釋義

    • 指悲傷不安 的情緒狀态,常用于描述内心因憂思或感傷而産生的不甯心境。
  3. 出處與用例

    • 該詞可見于明代陳子龍的詩作《十五夜對月》:“佳期在三五,惻促有餘哀。”此處通過“恻促”表達對盛景難久、人生無常的哀歎。
  4. 延伸解析

    • “恻”本義為悲痛(如“恻隱”“凄恻”),“促”則有時間緊迫、催促之意。二字組合後,既含悲傷之情,又隱含因時間或境遇引發的緊迫不安感。
  5.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近義詞如“悱恻”“凄怆”,反義詞可參考“泰然”“安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成語(如“纏綿悱恻”“促膝談心”),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恻促(cè cù)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個人因感到同情或悲傷而心情煩躁,無法平靜。 拆分部首和筆畫:恻(心)促(人) ,恻促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孟子·告子下》:“舜恻恻然,周道将仰。”後來被引用并廣泛使用。 繁體:恻(惻)促。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金文、篆文等古文字中,恻促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基本保留了恻和促兩個字的形态。 例句:他聽到了這個故事後,心情恻促地變得煩躁不安。 組詞:恻隱(同情),促使(促進),促進。 近義詞:痛心、煩悶、不安。 反義詞:寵辱不驚、平靜、安逸。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