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喪的意思、降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喪的解釋

降下滅國之禍。《書·君奭》:“弗弔天降喪於殷。” 孫星衍 疏:“言不善之天,降喪亡之禍于 殷 。”《舊唐書·敬宗紀》:“ 寶曆 不君,國統幾絶,天未降喪,幸賴 裴度 ,復任弼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降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àng sàng(或 jiàng sāng,不同來源發音略有差異)。根據多個權威古籍和文獻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降喪”指“降下滅國之禍”,常用于描述天災或重大災難導緻國家覆滅的情形。例如《尚書·君奭》中提到:“弗弔天降喪於殷”,意為“不善之天降下喪亡之禍于殷商”。


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尚書·君奭》中記載周公用“降喪”警示天命無常,強調殷商因失德而遭天譴。
    • 《舊唐書·敬宗紀》用“天未降喪”表示國家雖逢危機,但因賢臣輔佐得以延續。
  2. 文學引用

    • 清代《履園叢話》以“蝗旱不登,餓殍載道”描述饑荒,側面體現“天降喪亂”的慘狀。

現代與古代理解的差異


“降喪”是一個承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多用于描述國家層面的災禍,暗含天命與人事關聯的哲學思想。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尚書》《舊唐書》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降喪的意思

《降喪》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因為失去親友而表現出的悲痛和哀傷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降喪》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部首阝(fù),右邊是部首喪(sàng)。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

《降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司邑人》:“世聞有賢人,大子喪則禱于社而飲于庫。”這裡的“大子喪”即指首領或貴族的喪子。在古代,人們在悼念逝去的親屬中,往往會舉行祭祀儀式,表達哀思。

在繁體字中,降喪的寫法為「降喪」。

古時候漢字寫法

降喪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降喪」。它包含一個部首阝和一個部首喪。在古代社會,人們對喪親者舉行喪禮時,将亡者遺照擺放在喪床上,用紙紮制的小人狀物品,稱為「喪人」。

例句

1. 聽說他最近降喪了,我們要去慰問一下。

2. 大家紛紛給他發來慰問的短信,以表達對他降喪的哀痛。

組詞

降喪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以下詞語:

1. 降喪禮:指喪中舉行的各種祭祀和哀悼儀式。

2. 降喪期:指喪事期間的時間段。

近義詞和反義詞

降喪的近義詞是:喪親、喪子、喪女。

降喪的反義詞是:喜事、慶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