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阮的意思、二阮的詳細解釋
二阮的解釋
指 晉 阮籍 與侄 鹹 。二人均為竹林七賢之一。 唐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觐師》詩:“道賢齊二 阮 ,俱向竹林歸。” 明 何景明 《為隴州李舉人壽其伯尚書公》詩:“竹林仲子追隨地,二 阮 風流尚可攀。” 清 曹寅 《東署飲竹下喜上若自維揚耒》詩:“風流兼二 阮 ,秋被滿書帷。”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阮的解釋 阮 ǎ 〔阮鹹〕一種弦樂器,柄長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現亦有三根弦的。傳說因中國晉代人阮鹹善彈此樂器而得名。簡稱“阮”。 〔大小阮〕中國晉代阮籍和他的侄兒阮鹹并有盛名,同為“竹林七賢”,世稱“大小
專業解析
二阮(èr ruǎn),名詞性詞組,特指魏晉時期阮籍與阮鹹兩位曆史人物。二人為叔侄關系,同屬"竹林七賢"文學群體,其稱謂最早見于《晉書·阮籍傳》記載:"鹹與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貧"。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該詞包含三層語義:
- 親屬關系:指阮籍(210-263年)與其侄阮鹹(234-305年)的宗族關系,兩人相差24歲,世稱"大小阮"。《世說新語·任誕》載:"阮仲容、步兵居道南,故謂南阮"(據中華書局《世說新語箋疏》)
- 文化符號: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二阮以"善彈琵琶""嗜酒放達"著稱,唐代白居易《和令狐仆射小飲聽阮鹹》詩雲:"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引自《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五)
- 藝術載體:阮鹹發明的曲頸琵琶後稱"阮鹹",宋代《樂府雜錄》記載:"武太後時,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銅器,身正圓似琵琶,此阮鹹所作器也"(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樂府雜錄校注》)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評論,如清代王士禛《香祖筆記》有"二阮風流今不見"之句,現代學者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二阮的任誕行為,實為對禮教束縛的反抗"。
網絡擴展解釋
“二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人物指代
指晉代文學家阮籍及其侄子阮鹹,兩人均為“竹林七賢”成員:
- 身份背景:阮籍是魏晉時期著名文人,以狂放不羁、文學才華著稱;阮鹹是其侄,精通音律,擅長彈奏一種類似月琴的樂器(後稱“阮鹹”或“阮”)。
- 文學關聯:唐代詩人皎然曾用“道賢齊二阮”形容二人風範,後世詩文(如明代何景明、清代曹寅的作品)也常以“二阮”代指叔侄并稱的才子。
二、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提到“二阮”作為成語的貶義用法:
- 形容才學淺薄:因阮籍在曆史記載中曾有“才學不高”的誤傳(實際與史實不符),該詞被引申為諷刺人才平庸,類似“二流子”。但需注意,這種用法較為邊緣化,且與二人真實曆史地位不符,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 樂器淵源:阮鹹改良的樂器後稱“阮”,成為中國傳統彈撥樂器之一。
- 文化符號:“二阮”在文學中多象征魏晉名士的風流氣度,而非貶義。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晉書》)或文學評論,以更全面了解二人的曆史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
礙口按尋白璧微瑕白圭柏谷山暴食悲憾本枝便假饒波駭草市齒次抽盤翠雲鬟打不得點撆對翫惡形惡狀芳聲凫翁膚學绲殽麾之即去湫隘加行結集幾筵鞠人開源節流浪包婁黎司直六花羅曼史旅帥黴氣瞢眊訬訬迷眵謬品末生奈河撓北腦蓋子拈花弄柳奇人驅羊戰狼榮華容彭瑞竹山廚賞鍳省得沈辜神虈石埭實福速斷他家蹄道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