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
(2) [stale]∶潮濕黴爛的氣味
這屋子好久沒有人來了,散發着黴氣
(3) [bad luck]∶比喻倒黴
早晨起來就摔了一跤,真黴氣
(1).梅雨季節潮濕的空氣。 清 鈕琇 《觚賸·季氏之富》:“ 康熙 九年,霖雨連旬,恐黴氣侵涴,命典衣者曝裘於庭。”
(2).倒黴,遇事不吉利。 草明 《乘風破浪》六:“我黴氣透啦,到哪兒哪兒黴氣!”
指潮濕之氣。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七修類稿》:“《風土記》雲:‘天道自南而北,凡物候先南方。’今驗 江 南梅雨将罷,而 淮 上方梅雨;又踰 河 北至七月少有黴氣而不覺。”
“黴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指物體發黴的氣味
指物品因潮濕、久置而黴變後散發的難聞氣味。例如:“長期封閉的房間充滿黴氣。”
比喻運氣不佳或倒黴
常用于形容人遭遇不順、不吉利的事。例如:“今天真黴氣,出門就摔了一跤。”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方言研究資料。
黴氣是指一種潮濕、發黴的氣味,通常與腐爛、陳舊的物品或環境相關。當物品或空氣長時間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中,可能會滋生黴菌并釋放出特殊的氣味,這種氣味就被稱為黴氣。
黴氣由“雨”和“火”兩個部首構成,整個詞彙共有10個筆畫。
“黴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黴熟”。在古代,“黴熟”用來形容糧食等因長時間貯存而發黴變質,具有不好的氣味。隨着時間的流逝,“黴熟”逐漸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黴氣”。
黴氣的繁體字為「黴氣」。
在古代,黴氣一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黴字的寫法是「黴」。而氣字的寫法在不同的時期也可能有所變化。
1. 房間裡充滿了黴氣,很不舒服。
2. 這件衣服被雨水打濕了,現在聞到了一股濃郁的黴氣。
黴氣味、黴氣撲鼻、黴氣熏天
黴味、黴臭、發黴味
清新、芳香、香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