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的意思、白圭的詳細解釋
白圭的解釋
亦作“ 白珪 ”。1.古代白玉制的禮器。《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獨立。”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發石首城》詩:“白珪尚可磨,斯言易為緇。”
(2).比喻清白之身。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詩:“自幼輸丹懇,何嘗玷白圭?”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會親》:“隨時送女還家去,使白圭不玷瑕疵。”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後來的參與投壺,接受饋贈,遂每為論者所不滿,但這也不過白圭之玷,并非晚節不終。”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圭的解釋 圭 ī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圭角(僶 )(圭的棱角,喻鋒芒)。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圭表(a.測日影的器具;b.标準)。圭臬(指标準、法度,如“奉為圭圭”)。
專業解析
白圭,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
本義:古代玉器
- 釋義: 指古代一種重要的玉制禮器,上尖下方,形制與“圭”相同,因其色澤潔白而得名。
- 來源依據: 此為本義,見于古代典籍對玉器的記載和描述。例如《說文解字》對“圭”的解釋以及古代禮制文獻中關于不同顔色、形制圭的記載均可佐證。
- 象征意義: 因其潔白無瑕的質地,常被用來象征純潔、高尚的品德或祥瑞。
-
引申義:潔白無瑕的圭玉 / 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 釋義: 由本義直接引申,強調圭玉的潔白特質。更常用于比喻人的品德像白圭一樣純潔無瑕,毫無污點。
- 來源依據: 此引申義在古代詩文和儒家經典中廣泛使用。最著名的典故出自《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這裡用“白圭之玷”(白圭上的污點)比喻言語上的過失,反襯出白圭本身代表的高潔。後世常用“白圭無玷”來形容人品德完美。
-
人名:曆史人物
- 釋義: 指曆史上著名的同名人物。
- 白圭(前370年—前300年): 名丹,字圭(或說名圭,字丹)。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著名商人。被後世奉為商人的祖師爺之一,其經營思想(如“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對商業影響深遠。
- 白圭(生卒年不詳): 春秋時期人。據《論語》記載(《論語·先進篇》),孔子曾評價他:“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意指國家政治清明時,他言語正直,行為正直;國家政治黑暗時,他行為正直,但言語謙順。
- 來源依據: 戰國商人白圭的事迹主要記載于《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期白圭的言行則見于《論語·先進篇》。
“白圭”一詞的核心在于其作為玉器的本義及其潔白無瑕的特質。這種特質使其自然引申為純潔高尚品德的象征,尤其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如《詩經》典故)。同時,曆史上兩位同名的重要人物(尤其是戰國大商人)也使得這個名字具有特定的曆史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白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古代禮器
指古代用白玉制成的禮器,象征純潔和高貴()。《詩經·大雅·抑》中提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以白玉的瑕疵可打磨,比喻言語過失難以挽回()。
-
比喻清白之身
引申為形容人品德高尚、純潔無瑕。如唐代沈佺期詩句“何嘗玷白圭”,即用白圭的潔白無瑕比喻自身清譽()。
二、延伸用法
- 成語“白圭之玷”
源自《詩經》,指白玉上的微小斑點,比喻人或事物的美中不足()。例如:“他的才華無可挑剔,唯性格急躁,可謂白圭之玷。”
- 曆史人物
戰國時期魏國的白圭(名丹),是著名經濟謀略家,主張“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商業策略()。需注意與詞彙本義區分。
三、語言與文化關聯
- 發音與書寫:讀音為bái guī,“圭”不可誤寫為“佳”或讀作“zhān”()。
- 文學引用:常見于古詩文,如謝靈運“白珪尚可磨,斯言易為缁”,強調言語比玉器更需謹慎()。
總結來看,“白圭”既承載古代禮制的象征意義,也蘊含對道德品格的贊譽,并在曆史與文學中形成多層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白字半癡不颠頒宣背篼鞴鷹绁犬奔绌變機碧襕博古通今不穣測量學橙皮抽剝翠衿寸口纛遫打鋪點辱敦長方人繁數富春渚俯首戢耳蓋地黑書合營将匠解遘局緻看賬先生苛細潰口袴襦兩瞽相扶連質力薄隸古靈運屐輪廠萌牙命工民閻怕怯片紅鋪馬劄子仆區褰鼻蛇清枯秦柱上尉的女兒沈亂神通遊戲市哄水羞說到點子上束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焘覆桃之夭夭晚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