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規檢的意思、規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規檢的解釋

(1).規矩法度。《孔叢子·抗志》:“今公子紹 康叔 之緒,處戰伐之世,當務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臧否,立規檢,修匹夫之行之時也。”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 江 左為禮義之鄉, 金陵 實圖書之府,故其俗猶能語存規檢,言喜風流。” 林纾 《<國朝文>序》:“史家之文,則又隳突恣肆,無復規檢。”

(2).謂循規矩,守法度。《北史·循吏傳·袁聿修》:“ 聿修 少年平和溫潤,素流之中,最為規檢。” 唐 元結 《漫論》:“世有規檢大夫持規之徒來問叟曰:‘公漫然何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規檢”的漢語詞典釋義

“規檢”是由“規”與“檢”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行為的規範與自我約束,強調遵循法度、檢點言行。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1. 規(guī)
    • 本義為畫圓的工具(圓規),引申為法則、标準(如“規矩”“規範”)。
    • 《說文解字》:“規,有法度也。”指通過工具象征行為準則。
  2. 檢(jiǎn)
    • 原指标籤、封條(如“檢柙”),後衍生為查驗、約束(如“檢點”“檢束”)。
    • 《玉篇》:“檢,書署也。”後擴展為對行為的審察。
    • 二者結合後,“規檢”強調以标準約束言行,常見于古代文獻。

二、詞典釋義與用法

  1. 基本定義

    • 行為規範與自我約束:指遵守禮法制度,檢點自身過失。

      例:《晉書·李重傳》:“重修身規檢,言行無玷。”指李重以禮法約束言行。

    • 引申義:暗含對道德或社會規則的遵守,如“持身規檢”(《古代漢語詞典》)。
  2. 語境差異

    • 古代用法:多用于評價人的品德,如“性方直,行規檢”(《南史·王弘傳》)。
    • 現代罕用:當代漢語中逐漸被“規矩”“檢點”等替代,但仍存于學術或仿古語境。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規檢:規矩法度;行為的規範約束。”

    查看詞條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規檢:遵守法度,自我約束。”

    來源頁

  3. 漢典網字形演變與釋義:

    “檢”字從“木”部,原指文書封函,後引申為約束。

    字形解析


四、相關詞辨析

“規檢”是融合行為準則與自我省察的複合詞,需結合古代語用理解其深層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規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規矩法度
    指行為或制度的标準、規範。例如《孔叢子·抗志》中提到“立規檢”,即強調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唐代劉知幾在《史通·言語》中描述金陵風俗時,也以“語存規檢”體現語言中的規範性。

  2. 循規矩、守法度
    指遵守既定規範的行為準則。如《北史·循吏傳·袁聿修》中評價袁聿修“最為規檢”,即贊揚其行事嚴謹守禮。


二、曆史用例與語境


三、綜合解析

該詞兼具名詞(法度)與動詞(守法)的雙重功能,常見于古典文獻,強調社會或個人對規範的遵循。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或《史通》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貨商店不争多插隊岔開酢僞電力機車對講機發邁販夫走卒放射性武器風隊黼幌該暢根器宮辟貴睦漢大心實號唫惶慄會狀佳麗城家娘狡逞膠續界朱津幹濟世救人抉目揩摩寬謹竻竹列陳黎朦子六辔龍髯樓店務緑浦磨對囔囔突突衲師敲推青蒼欽贓沙俄梢桶少亡生死不易省息沈河帥厲疏謬素期特立騰播推愛唾手頑玩襄禮相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