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骅骝。駿馬名。 周穆王 八駿之一。《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緑耳。” 郭璞 注:“色如華而赤,今名馬驃赤者為棗騮;騮,赤馬也。”《淮南子·主術訓》:“夫華騮、緑耳,一日而至千裡,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南朝 梁 蕭統 《相逢狹路間》詩:“華騮服衡轡,白玉鏤鞿羈。”
“華骝”一詞的含義可從傳統文獻和現代文化兩個維度解釋:
一、傳統文獻中的釋義
“華骝”最早見于《穆天子傳》,是周穆王八駿之一,屬于古代名馬的代表。其特點包括:
二、現代文化中的衍生形象
在遊戲《仙劍奇俠傳七》中,“華骝”被改編為神界靈獸,設定為:
傳統意義上的“華骝”是赤色名馬的代稱,現代文化中則擴展為具有神話色彩的靈獸形象。兩者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理解。
《華骝》(huá liú)是一個形容詞,是用來形容馬匹的一種特殊顔色和品種。将“華”字和“骝”字組合而成,融合了華麗和高貴的意味。
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華(十二畫)和骝(十畫)。其中,華字的部首是十二畫的‘白’字,而骝字則以十畫的‘馬’字作為部首。
華骝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世說新語》中的一句話:“自從《六骝》之後,盛贊便去。華骝一馬,趕來了。”這裡的“六骝”指的是六匹各具特色的骝馬,而“華骝一馬”則表示一匹華麗高貴的骝馬。
在繁體字中,華骝的書寫并無太大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華骝的寫法略有變化。具體來說,華字在繁體中會使用「華」字,而骝字則是用「騮」字寫作。
例句:
1. 他騎着一匹華骝奔馳在草原上,風姿綽約。
2. 這匹華骝的外表光彩照人,令人驚歎不已。
組詞:華麗、骝馬、華貴。
近義詞:彩骝、豔骝(指外表亮麗、鮮豔的馬匹)。
反義詞:平凡馬、普通馬(指外表普通、沒有特殊特征的馬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