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情的意思、本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情的解釋

(1).本心。《後漢書·王望傳》:“今 望 懷義忘罪,當仁不讓,若繩之以法,忽其本情,将乖聖朝愛育之旨。”

(2).實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詞訟》:“狡詐之徒,欲陷害怨家,恐細事不準,務張大其詞,以聳上聽,及其準後,始将所告本情説出。”

(3).原來的感情。《南史·範泰傳》:“與 範 本情不薄,中間相失,傍人為之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情”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語義演變兩個角度解析:

一、詞源學釋義 “本”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木下曰本”,原指草木根莖,引申為根本、原始之意(《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情”在《康熙字典》中解作“人之陰氣有欲者也”,後發展為情感、實況等多重含義(《辭源》,商務印書館1979年修訂版)。兩字複合後,“本情”構成偏正結構,強調事物本質層面的真實狀态。

二、語義分層

  1. 原始動機說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定義為“最初的意願或動機”,如《漢書·刑法志》載:“原獄刑所以生之本情”,此處的司法語境強調追溯犯罪根源。

  2. 真實狀況論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收錄其作為法律術語的用法,指案件客觀事實,《折獄龜鑒》有“推究本情”的司法實踐記載,強調對事件本質的還原。

  3. 情感本源說

    在文學領域,《文心雕龍注》(範文瀾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引“本情以造文”的創作理論,指作者未加修飾的原始情感,與《毛詩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形成互文。

網絡擴展解釋

“本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結合古代文獻及現代用法綜合說明:

一、核心含義

  1. 本心
    指人原本的意願或真實想法。例如《後漢書·王望傳》提到“若繩之以法,忽其本情”,強調若忽略人的本心,會違背仁愛之道。

  2. 實情
    表示真實情況或客觀事實。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描述“狡詐之徒”通過誇大掩蓋實情,最終需回歸“所告本情”。

  3. 原來的感情
    指最初的情感狀态。《南史·範泰傳》記載“與範本情不薄”,說明兩人原本感情深厚,後因他人介入産生隔閡。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例證及現代詞典定義,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書面化,日常交流中可替換為更通俗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黑稗記拔迹罷免比服炳耀才卿菜邑酲解赤仄道長争短締造封鎖線紛繷格拉光有桂林市含道汗漬漬花筵胡妲火山湯海繭盎潔操進候緊身極笑看景生情科普圹埌苦厄勞動改造爐拂屏藩匹手笸籃起立清衆逑好曲錄木仁獸肉末柔默三匝山鳴谷應使低嘴時疾水钹漱洗松衣貪悖頹坌亡缺違變委緻瓁洛祥風時雨賢傑邪聲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