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榜責的意思、榜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榜責的解釋

拷打責罰。《新唐書·吳湊傳》:“僚史非大過不榜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榜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但主流解釋為拷打責罰,具體分析如下:


基本解釋

  1. 拷打責罰(核心含義)
    該詞源自《新唐書·吳湊傳》:“僚史非大過不榜責”,意為對下屬官吏的懲罰方式,指通過鞭打等體罰手段進行責罰。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尤其在描述官吏管理或司法懲戒時使用。

  2. 官員勤勉盡責(少數釋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出“榜責”可指官員嚴格履行職責,但此說法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是對“榜”(榜文)與“責”(責任)的引申聯想,需謹慎采用。


詞源與結構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榜責——一個古老的詞彙

榜責(Bǎng zé)是一個具有古老曆史的詞彙,其拆分部首為木和責,共有12畫。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源自于中國古代官府以木闆刻寫法令、公告等事務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榜責的寫法為榜責。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榜責在古代寫法中,"榜"字的上半部分形似一個門的樣子,下半部分則像是木闆上刻的字迹;"責"字則由早期的刀具形狀的"斤"和一個犄角相對的"刂"構成,表示刑罰、責罰之意。

以下是一些關于榜責的例句:

1. 他因違反榜責而受到了嚴厲的處罰。

2. 官府下發了一份榜責,公告市民遵守法律。

由于榜責的曆史悠久,它常常出現在古代文獻和史書中。在現代漢語中,由于榜責這個詞的使用頻率較低,有時會用其他近義詞替代,如勒令、規定等。在反義詞方面,可以用寬容、寬大等詞彙來表達相反含義。

榜責作為一個古老的詞彙,代表了古代官方對于管理和法治的重視。雖然在現代社會中,木闆刻寫已不再是常見的事情,榜責這個詞依然承載着過去的曆史和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