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貧寒凍餒之人。《梁書·昭明太子統傳》:“又出主衣綿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貧凍。”
(2).貧寒凍餒。 唐 寒山 《詩》之一五八:“昔時可可貧,今朝最貧凍。”
“貧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指貧寒凍餒之人
即因貧困而受凍挨餓的人。例如《梁書·昭明太子統傳》記載:“又出主衣綿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貧凍。”,描述了古人用衣物救濟貧困受凍者的善舉。
形容貧寒凍餒的狀态
唐代詩人寒山在《詩》中寫道:“昔時可可貧,今朝最貧凍。”,通過對比強調極度的貧困與寒冷。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文學作品中,描述經濟困窘與身體受寒的雙重困境,具有較強的情感渲染力。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可通過其理解古代社會救濟與民生疾苦的關聯性。
“貧凍”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由于經濟困窘或缺乏資源而使得生活在貧窮和寒冷中的狀态。
“貧凍”這個詞的部首是“貝”和“冫”。其中,“貝”是指貝殼的意思,表示財富;“冫”則表示冰凍的意思。
“貧凍”一共有8個筆畫。
“貧凍”是現代漢語新詞,沒有确切的來源。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貧凍」。
在古代漢字中,沒有“貧凍”這個詞。然而,分别從字義上來看,可以找到與“貧凍”意思類似的詞彙。
古代漢字可以用「困寒」來表達“貧凍”的概念。其中,“困”表示困境,困擾;“寒”表示寒冷。
1. 他們因為貧凍,隻能居住在破舊的棚屋裡。
2. 農村地區的貧困家庭面臨着寒冷的貧凍環境。
3. 這座城市的貧凍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
組詞:貧困、凍結、困窘。
近義詞:貧窮、貧困、凍冰。
反義詞:富裕、暖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