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貌。 明 湯顯祖 《惠州府興甯縣重建尊經閣碑》:“天下珠碧孔翠、香澤奇詭之玩……務取多而争美,以耀其軀顔,充其室禦。”
“軀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軀顔(拼音:qū yán)指外貌,即人的外表或容貌。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湯顯祖的《惠州府興甯縣重建尊經閣碑》:“天下珠碧孔翠、香澤奇詭之玩……務取多而争美,以耀其軀顔,充其室禦。”
(句意:人們追求華麗珍奇之物,通過裝飾外貌來彰顯自身,并充實居所。)
該詞在現代語境中罕見,多用于古文或特定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衍生成語(如“捐軀赴難”“碎身糜軀”),可參考相關古籍或詞典。
《軀顔》(讀音:qū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身體、容貌。
軀(讀音:qū)是一個具有身體相關意義的字,由“⺡”(一)和“區”組成。它是“⺡”(身)的引伸意義。
顔(讀音:yán)是一個描述容貌的字,由“襾”(一)和“彥”組成。它表示了人的臉部特征。
《軀顔》總共有12個筆畫,其中“軀”有8個筆畫, “顔”有4個筆畫。
《軀顔》是從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它的繁體形式為“軀顏”。古時候的“軀”字寫作“軀”,而“顔”字的古代寫法中常見“顏”。
1. 他的軀顔康健,令人贊歎。
2. 她的軀顔洋溢着自信和美麗。
以下是與《軀顔》相關的常用詞語:
軀幹、軀體、容貌、顔色、顔面、面容、身材、人體、體貌
與《軀顔》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身體、相貌、容貌、面容、外貌
與《軀顔》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脫胎換骨、面目全非、改頭換面、身份不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