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贫寒冻馁之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
(2).贫寒冻馁。 唐 寒山 《诗》之一五八:“昔时可可贫,今朝最贫冻。”
“贫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指贫寒冻馁之人
即因贫困而受冻挨饿的人。例如《梁书·昭明太子统传》记载:“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描述了古人用衣物救济贫困受冻者的善举。
形容贫寒冻馁的状态
唐代诗人寒山在《诗》中写道:“昔时可可贫,今朝最贫冻。”,通过对比强调极度的贫困与寒冷。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描述经济困窘与身体受寒的双重困境,具有较强的情感渲染力。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可通过其理解古代社会救济与民生疾苦的关联性。
“贫冻”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由于经济困窘或缺乏资源而使得生活在贫穷和寒冷中的状态。
“贫冻”这个词的部首是“贝”和“冫”。其中,“贝”是指贝壳的意思,表示财富;“冫”则表示冰冻的意思。
“贫冻”一共有8个笔画。
“贫冻”是现代汉语新词,没有确切的来源。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貧凍」。
在古代汉字中,没有“贫冻”这个词。然而,分别从字义上来看,可以找到与“贫冻”意思类似的词汇。
古代汉字可以用「困寒」来表达“贫冻”的概念。其中,“困”表示困境,困扰;“寒”表示寒冷。
1. 他们因为贫冻,只能居住在破旧的棚屋里。
2. 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面临着寒冷的贫冻环境。
3. 这座城市的贫冻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组词:贫困、冻结、困窘。
近义词:贫穷、贫困、冻冰。
反义词:富裕、暖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