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追逐群鹿。《文選·左思<魏都賦>》:“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 呂向 注:“言苑囿之中草木盛,人往取之,無忌吝也。即鹿苑中所養,任人縱之,亦非所禁,鹹與人共之也。”
“鹿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出處可綜合如下解釋:
該詞出自西晉文學家左思的《魏都賦》:“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
唐代呂向對此注解稱:苑囿中草木繁盛,人們可自由取用;鹿作為苑中所養,也允許隨意追逐,體現資源與民共用的理念。
結合上下文,“鹿縱”不僅指狩獵行為,更暗含統治者對百姓的包容态度,或表達自然資源的開放與豐饒。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對《魏都賦》的解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文選》或相關古籍注釋。
《鹿縱》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鹿群奔跑”。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鹿和縱。鹿是一種有角的草食性動物,是我國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縱表示奔跑、奔馳的動作。
《鹿縱》的拆分部首是鹿(丷)和纟。鹿位于左側,纟位于右側。
鹿的筆畫數目為10,可以拆分為一橫、一撇、四點和四勾,而纟的筆畫數目為3,是一豎和兩撇。
《鹿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國古代文學中經常使用動物形象來表達情感或寓意,而鹿作為一種靈敏而美麗的動物,往往被用來描繪自由奔放、勇猛奮進的狀态。《鹿縱》則通過将鹿和奔跑的動作相結合,傳遞出一種高昂向前、積極進取的精神。
《鹿縱》的繁體寫法為「麓縱」,麓是指山腳,與鹿的意象相符合;縱則與縱字的意義相同。
在古時候,鹿的字形寫作「鹿」,而縱的字形則寫作「縱」。
1. 霞光之中,鹿縱穿梭,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2. 在野外追逐的鹿縱,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
鹿群、鹿角、鹿皮、縱情、縱橫等。
奔跑、疾馳、飛奔、狂奔等。
停止、靜止、僵硬、遲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