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诘鞫"。亦作"诘鞠"。
2.猶诘屈。文義迂曲難通。
“诘”是一個多音多義漢字,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不同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jié(ㄐㄧㄝˊ)
jí(ㄐㄧˊ)
動詞:
名詞:
如需更多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或《98線上字典》來源()。
《诘》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思是質問、責難。它表達了對某人或某事的批評和質疑。
《诘》的拆分部首為讠和角,讠是“言字部”,角是“角字部”。
根據《康熙字典》,《诘》的總筆畫數為14畫。
《诘》最初來源于古代的典籍,如《左傳》和《國語》等。它是由古代人民通過思考和實踐,以描述人類社會中的言論、批評和質問而形成的。
《诘》的繁體字為「詰責」。
在古代,人們使用篆書将《诘》寫成「詰責」。篆字是漢字的古老書寫形式,它的筆畫較為繁複,呈現出古樸而有力的藝術美感。
1. 他對政府的不公平待遇表示诘。
2. 她诘了他的決定,讓他重新考慮。
1. 诘者:指進行質問和責難的人。
2. 诘性:指某件事情具有引起質疑和批評的特性。
1. 追問:強調對某人或某事進行連續的追問,以期獲得答案或揭露真相。
2. 質疑:對某人或某事的真實性、正确性提出懷疑或不信任。
相信:表示對某人或某事情毫無懷疑地接受和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