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訖錄”。謂天命已終。亦指已終止的天命。 明 李東陽 《丁氏半山亭銘》:“金卯訖籙,旋為典午,河山猶在,俛仰千古。” 章炳麟 《魏武帝頌》:“所以承炎 劉 之訖録,屍中原之魁柄。”
“訖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天命已終”或“已終止的天命”,多用于描述王朝更疊、曆史變遷中舊秩序的終結。例如章炳麟在《魏武帝頌》中寫道“承炎劉之訖録”,即暗喻漢代天命終結,權力轉移。
字義拆解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避免望文生義。例如“完成任務”的現代引申義(如提到)可能為後人擴展,需謹慎考據。
《訖籙》是一個古代漢字,用來表示“結束”或“完成”的意思。
《訖籙》的拆分部首是“言”(yán)和“竹”(zhú),共有19個筆畫。
《訖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中。它的用法和意義都在漢字演變中逐漸形成。
《訖籙》的繁體字為“訖籙”。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漢字可能存在多種寫法。《訖籙》也有其古代的寫法,不過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常見了。
1. 這個項目終于到了最後的階段,我們要加把勁,争取早日訖籙。
2.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要實現這些目标必須要有訖籙的決心和毅力。
1. 訖事:表示一個事情的結束或完成
2. 訖日:指一天的最後時刻
3. 訖期:表示一個期限的結束
1. 結束
2. 完成
3. 終止
1. 開始
2. 開展
3. 啟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