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郑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皮,虎豹皮;帛,如今璧色繒也。” 贾公彦 疏:“言‘表以皮为之饰’者,凡以皮配物者皆手执帛以致命而皮设於地。”《庄子·让王》:“ 太王亶父 居 邠 , 狄 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汉 张衡 《东京赋》:“璧羔皮帛之贄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皮帛”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皮帛”指兽皮和丝帛的结合体,是古代举行重大仪式(如结盟、朝会、祭祀)时的重要礼仪用品。其中:
二、历史出处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两类场合:
四、综合意义
该词不仅指具体物品,更承载礼制文化内涵,通过贵重材质的结合,强化仪式庄重性。其使用需符合“凡以皮配物者皆手执帛以致命而皮设於地”的规范,即仪式中执帛为礼、陈皮于地的程序。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证,可参考《周礼》郑玄注本及《东京赋》相关注释。)
《皮帛》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皮(pí)和帛(bó),皮的部首为⺺(pǐ),帛的部首为巾(jīn)。
《皮帛》的意思指的是用来制作衣物、书籍等的材料,特指古代用动物的皮毛和蚕丝制成的纺织品。
该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皮裘》中。在繁体字中,皮帛的写法为「皮礽」。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略有不同,以《说文解字》所列的古字形为例,皮的古字形为「⺈干」,帛的古字形为「巾白」。
以下是一些使用词语《皮帛》的例句:
1. 古代的贵族常常身着华丽的皮帛,展现出其显赫的身份地位。
2. 这本书是用高质量的皮帛制作而成的,非常珍贵。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组词:
1. 皮衣:用皮革制作的衣服。
2. 帛书:用丝织成的书写材料。
3. 丝绸:以蚕丝为原料纺织成的一种纺织品。
以下是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皮革、纺织品
反义词:金属、塑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