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帛的意思、皮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帛的解释

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郑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皮,虎豹皮;帛,如今璧色繒也。” 贾公彦 疏:“言‘表以皮为之饰’者,凡以皮配物者皆手执帛以致命而皮设於地。”《庄子·让王》:“ 太王亶父 居 邠 , 狄 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汉 张衡 《东京赋》:“璧羔皮帛之贄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帛”是古代汉语中由两个独立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词源学与历史文化角度解析。《汉语大词典》将“皮”定义为“动物剥下的表层组织”,而“帛”特指“丝织品的总称”,二者结合后形成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合成词。

在先秦典籍中,“皮帛”主要指代两类祭祀礼器:《周礼·天官》记载“以禽作六挚,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郑玄注疏指出“羔雁之属必以皮帛裹之”,说明其作为包裹礼器的贵重材质。汉代《白虎通义》进一步阐释“皮帛者,玉帛之属,所以交于神明”,揭示其在宗教仪式中的媒介功能。

从词义演变看,“皮帛”经历了三个语义扩展阶段:1)物质层面指代“皮革与丝织品”的复合材料,如《礼记·月令》载“季秋之月,皮帛相遗”;2)礼仪层面象征“身份等级”,《仪礼·士冠礼》规定不同阶层使用不同规格的皮帛;3)文学层面衍生出“贵重礼物”的隐喻,如《后汉书》中“赐皮帛,礼遇加等”。

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在甲骨文中已出现组合使用,金文铭文常见“贝十朋,皮帛二两”的赏赐记录,印证其早期作为实物货币的职能。故宫博物院藏战国楚简中“皮帛既陈”的记载,则生动展现了其在祭祀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皮帛”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皮帛”指兽皮和丝帛的结合体,是古代举行重大仪式(如结盟、朝会、祭祀)时的重要礼仪用品。其中:

二、历史出处

  1.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孤执皮帛”,郑玄注:“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即用兽皮包裹丝帛作为礼仪装饰。
  2. 《庄子·让王》提到周太王以皮帛进献狄人未果,说明其作为贡品的用途。
  3. 汉代张衡《东京赋》描述天子礼仪时,将“璧羔皮帛”列为重要祭品。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两类场合:

四、综合意义
该词不仅指具体物品,更承载礼制文化内涵,通过贵重材质的结合,强化仪式庄重性。其使用需符合“凡以皮配物者皆手执帛以致命而皮设於地”的规范,即仪式中执帛为礼、陈皮于地的程序。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证,可参考《周礼》郑玄注本及《东京赋》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便假饶秉国并育笔铅尺泽之鲵传矢丛庞打量盗食致饱大唐新语大鱼吃小鱼冯翊芬馨敷翫干步鹳崖荷校荒甸皇急回蹊茧栗角极等戒品揪撮镌劖畯明刻本扣问廊牙立化立马追镫毛羽鳞鬣甿税冥空农本咆跃膨胀妻服青龙符秋士劝誉三直杉关蛇魔勝流神厉使费水兕顺水放船説念疏闲俗家笋簴套色天戮洿隆五云毫迕指下听喜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