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度的意思、平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度的解釋

(1).平和的法度。《文選·班彪<北征賦>》:“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 呂向 注:“言陰曀不見陽景,喻天下昬亂,無明君之道,使失和平之法度。”

(2).指日月分别在二分(春分、秋分)、兩弦(上弦、下弦)時運行的均平之度。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世之言五行消長者,止是知一歲之間,如冬至後日行盈度為陽,夏至後日行縮度為陰,二分行平度;殊不知一月之中,自有消長,望前月行盈度為陽,望後月行縮度為陰,兩弦行平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平度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兩個主要義項,均具有明确的曆史文獻依據和實際應用背景:


一、地理名詞:縣級市名稱(現代用法)

釋義:指山東省下轄的縣級市,隸屬青島市。地處膠東半島西部,以農業、制造業和旅遊業為特色,擁有大澤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等文化遺迹。

來源依據:

該名稱源于行政區劃命名,最早可追溯至漢代設“平度縣”,因地域平坦開闊得名。現代行政歸屬及地理特征參考《中國行政區劃沿革手冊》及山東省政府官方資料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平度市介紹


二、天文曆法術語(古代用法)

釋義:古代曆法概念,指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平均速度。古人将太陽周年視運動均分為24等份(即二十四節氣),每份的勻速運動角度稱為“平度”。

文獻依據:

  1. 《後漢書·律曆志》 載:“日行平度,積三百六十五日而周天。” 此指太陽年均勻速運動軌迹[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93]。
  2. 《宋史·律曆志》 進一步解釋:“以平度均分節氣,每氣十五日有奇。” 說明平度是節氣劃分的基準[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史》卷72]。

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曆史文獻、行政區劃資料及語言學考據,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平度”一詞的含義可從詞語本義和地名兩個層面理解,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語本義

  1. 平法度
    指社會或事物遵循的平和、穩定的規範。該釋義最早見于《文選·班彪<北征賦>》中“嗟久失其平度”,呂向注解為“和平之法度”。這一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強調秩序與和諧。

  2. 天文曆法術語
    特指日月在二分(春分、秋分)、兩弦(上弦、下弦)時運行的均平之度。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提到“二分行平度”,即描述日月運行軌迹的平衡狀态。

二、地名含義(山東省平度市)

作為山東省縣級市,“平度”名稱源于漢代設立的平度縣,其由來有兩種主流說法: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平度市的地理、經濟等現狀,可參考權威地方志或官方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銷魂傲吏百憂别恨不敢後人闡悟垂絲海棠褡裢砥石底突惡劣蜂攢婦德高論狗彘不食灌滌官廷官子國法海徼合頭懷山襄陵華省回授價傧金漢禁密炕沿空穴來鳳賴骨頑皮兩班利塵列亭領抹靈轝臨紙路馬率至辇緻平塗钤識巧遇湫湄耆宿大賢曲生肉卷十二諸侯市司套包同量萬年枝葦航溫房吾兄下馬香格裡拉項頸校曆小飱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