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符的意思、文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符的解釋

猶文書。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總論》:“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南史·齊紀上·武帝》:“文符督切,擾亂在所,至是除蕩,百姓悅焉。” 宋 蘇轼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诏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文符日至其門,鞭笞日加其身。”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 周 定州 刺史 孫彥高 ,被 突厥 圍城,不敢出廳,文符須徵發者,於小牕接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符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與文字憑證、官方文書及宗教符號相關。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述其詳細釋義:


一、文書印章;官方憑證

指古代官府用于證明身份、傳達政令或記錄事務的書面文件與印章。

例證:

《說文解字》釋“符”為“信也”,即憑信之物。古代“符”常以竹、木、金、玉制成,刻文字後剖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僞(如兵符、虎符)。而“文符”即指此類帶有文字的官方信物,用于行政或軍事調遣。

《唐六典》載:“凡施行公文應印者,監印之官考其事目無差,然後印之。”此處“公文”即屬文符範疇,需加蓋官印生效。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李林甫《唐六典》。


二、道教符箓的别稱

特指道教中以朱砂書寫于黃紙或絹帛上的神秘圖形與文字,被認為具有召神驅邪、治病禳災之力。

例證:

《道藏·正一部》載:“符者,合天地之信也。以朱墨畫之,通靈達神。”道教齋醮儀式中,法師常焚化或佩帶“文符”以溝通神明。

宋代《雲笈七籤》将符箓分為“天章”“神文”“玉字”等類别,“文符”屬其中以文字結構為主的符咒形式。

來源:道教經典《道藏》;張君房《雲笈七籤》。


三、文書驗證的引申義

泛指通過文字記錄進行驗證或備案的程式。

例證:

《宋史·職官志》提及地方官員交接時需核對“文符簿籍”,确保政務銜接無誤。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莅任部》強調:“倉庫鎖鑰,必以文符為憑。”此處指以文書為管理依據。

來源:脫脫《宋史》;黃六鴻《福惠全書》。


學術辨析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大詞典》收錄“文符”二義:

  1. 官文書:如唐代元稹詩“文符紛似雨,訟訴進如牆”,諷喻公文繁冗。
  2. 符箓:道教術語,見于《道法會元》等典籍。

    來源:羅竹風《漢語大詞典》;道教經典《道法會元》。


權威參考鍊接:

  1. 《說文解字》釋義:國學大師
  2. 《道藏》符箓研究:中國道教協會(需檢索“符箓”欄目)
  3.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漢典

(注:部分古籍原文鍊接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獲取,公衆平台僅提供摘要。)

網絡擴展解釋

“文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用例

3.現代擴展

4.常見搭配

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按扣匾窄别枝不饒不友踩田廁牀撐天拄地承允抽彩初級春榮畜田黨邪陷正大宗伯娥魄蜂窠唱戲敢不高暢杭綢韓嶽毫不經意虎入羊群焦嶢徑道矜踞禁治激衷靠褥樂居連朦帶唬李膺舟龍鶴木貓拇印拿不準拿糖攀蹑拼彈潛韬乾謝閏繼騷屑設館黍民汰揀唐花鞀铎鐵活通觀投籃跅弛不羁屠噬吐絲自縛韋柔委隨握算霧眼夏室霞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