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兩端的意思、模棱兩端的詳細解釋
模棱兩端的解釋
見“ 模棱兩可 ”。
詞語分解
- 模棱的解釋 不明朗;不加可否模棱兩可詳細解釋亦作“ 模棱 ”。喻遇事不置可否,态度含糊。 宋 陸遊 《老健》詩:“不怪模稜嗤了了,但驚紾臂勸徐徐。”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太真絕裾》:“若首鼠模稜,負恩不報
- 兩端的解釋 .事物的兩個頂端;兩頭。《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穎達 疏:“兩端,終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出遊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元史·禮樂志二》
網絡擴展解釋
“模棱兩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言辭或行為含糊不清,不明确表态或立場,與“模棱兩可”同義。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争議問題時态度模糊,回避明确選擇。
結構與來源
- 結構:由“模棱”(含糊)和“兩端”(兩個極端)組成,屬四字成語。
- 發音:mó léng liǎng duān,注音為“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ㄉㄨㄢ”。
- 出處:最早見于清代《粵東紀事》,原文提到“祁宮保模棱兩端,怕事之極”,形容人因畏懼而态度不明。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他模棱兩端的回答令人失望”)。
- 感情色彩:含貶義,暗指缺乏決斷或責任感。
- 適用場景:常見于政治、社交等需明确立場的語境,如“面對争議,領導模棱兩端的态度引發不滿”。
補充說明
- 近義詞: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 反義詞:旗幟鮮明、立場堅定。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詞典來源(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模棱兩端
“模棱兩端”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言辭或行為含糊不清、不明确,讓人無法确定其真實意圖或立場。
拆分部首和筆畫:模(木,予)棱(木,冫)兩(一)端(立,耳)。
來源:《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有“茲事既難,模棱兩可,慎不薦焉。”的記載,成語來源于此,即形容某一問題或事情很複雜,很難确定其是非對錯。
繁體:模楞兩端
古時候漢字寫法:模楞兩端
例句:他在回答問題時總是模棱兩可,讓人摸不清他的真實意圖。
組詞:模樣、棱角、兩可、兩手空空、兩全其美。
近義詞:含糊其辭、吞吞吐吐、拐彎抹角、言不由衷。
反義詞:明确、直截了當、一明一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