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朋徒的意思、朋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朋徒的解釋

(1).弟子;朋輩。《後漢書·儒林傳序》:“自 安帝 覽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 唐 戎昱 《冬夜宴梁十三廳》詩:“家為朋徒罄,心緣翰墨勞。” 宋 真德秀 《遊鼓山》詩:“憶昨汎蓮日,選勝邀朋徒。”

(2).朋黨;黨徒。《後漢書·黨锢傳序》:“﹝ 房植 、 周福 ﹞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 章士钊 《<蘇報案始末記>叙》:“詞鋒朝發,緹騎夕至,行見朋徒駭散,機關搗毀,所期者必不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朋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指結黨營私之徒(含貶義)

此義強調因利益勾結形成的群體,常見于批判性語境。

文獻依據:

《荀子·有坐》載:“朋徒比周,各推其與。” 指小人結黨營私,互相包庇。

《後漢書·黨锢傳序》亦用“朋徒相譟”描述黨人互相攻讦之狀,暗含貶斥。

核心義:通過利益紐帶形成的非正當團體,常與“比周”(勾結)、“黨争”關聯。


二、指同門求學的夥伴(中性或褒義)

此義側重師承關系下的同窗情誼,強調學術共同體屬性。

文獻依據:

《後漢書·鄭玄傳》雲:“朋徒相隨,不遠千裡至者百數。” 描述鄭玄弟子追隨其治學的盛況。

王粲《荊州文學記》以“朋徒肅肅,俊乂并興”贊頌師生勤勉治學之風。

核心義:同一師門下的弟子或學友,體現學術傳承與協作關系。


詞源與結構分析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極少獨立使用,多出現于研究古典文獻、曆史哲學的學術著作中。需嚴格區分語境,避免混淆貶義(黨争)與中性義(同門)。

來源說明: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的考釋,并援引《荀子》《後漢書》等原典佐證。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參考權威出版社紙質或數據庫資源(如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朋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綜合相關文獻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朋徒”由“朋”(朋友、同輩)和“徒”(門徒、弟子)組成,通常指朋友和門徒的集合體,或泛指同輩群體。例如:

2.詳細解釋

3.字義分解

4.來源與用法

5.引申與注意事項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例如,在描述學術群體時多為中性,而涉及政治或利益關系時可能帶有貶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闆官瀑泉崩沮辨變标隊逋人簿廳從今禱戰逗遛兜羅綿颿颠高額閣仔詭谲旱情紅稻侯伯歡聚戶冊晦晦護羌堅果殲滅戰假譬疾步籍求酒颠局調駿駒恇桡林地零雰淩穢裡院賣荒免不得捏造甯心弄矢青蛙欽身取奪曲遂日久濡泃折盤是看壽客說三分舒展私鑄錢夙疾宿賊完小猥冗未時隈映現打不賒脅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