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逗留 ”。1.停留,暫時不繼續前進。《漢書·匈奴傳上》:“上以虎牙将軍不至期,詐增鹵獲,而 祁連 知虜在前,逗遛不進,皆下吏自6*殺。” 顔師古 注:“ 孟康 曰:‘律語也,謂軍行頓止,稽留不進也。’”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逗留熱爾腸,十裡卻呼號。”《金史·蒙古綱傳》:“凡行賞必求形迹,過為逗遛,甚未可也。”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餘以連日逗留,急欲趕渡,食不下咽,強啖麻餅兩枚。” 葉聖陶 《倪煥之》二:“父親看着文稿上濃朱的夾圈,笑意逗留在嘴角邊。”
(2).延誤,耽誤。 唐 李德裕 《代彥佐與澤潞三軍書》:“ 盧從史 首鼠兩端,貪狠成性,包隱奸慝,逗留兵機。”《元典章·戶部五·家財》:“各處官司,循情不行,詳認事體,以是為非,逗遛到今,不與從公歸結。” 清 李漁 《慎鸾交·久要》:“況有箇愛兒慈母從旁唧啾,又沒箇逆夫愚婦于中逗遛,怎見得衆冰人撮不的 巫山 就?”
(3).間歇,停頓。 唐 寒山 《詩》之二六八:“寄語食肉漢,食時無逗遛。”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樂府或時無韻,是猶《周頌》諸篇,不應常節,蓋其逗留曲折,非韻所持,固詩之特異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逗遛漢語 快速查詢。
逗遛(dòu liú)是漢語中表示“停留”“耽擱”的書面語詞彙,具有以下核心含義與用法:
短暫停留
指在行程中暫時停下,不繼續前進。
例:途中遇雨,逗遛半日方啟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故意拖延
強調因主觀原因延遲行動或決策。
例:公務緊急,不可逗遛。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早期文獻中,“逗遛”亦作“逗留”,《漢書·匈奴傳》載“逗遛不進”,指行軍停滞(《辭源》商務印書館)。
當代以“逗遛”為規範寫法,但“逗留”更常見于日常用語(《國語辭典》台灣教育部)。
詞彙 | 差異點 | 例句 |
---|---|---|
逗遛 | 強調書面化、主觀延遲 | 因事逗遛,未能如期赴約。 |
滞留 | 多指客觀受阻 | 航班滞留機場三小時。 |
盤桓 | 含從容停留之意 | 在故居盤桓數日。 |
文學經典: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若逗遛不進,甘當軍令。”
來源: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
法律文書:
《唐律疏議》規定“行軍逗遛者斬”,突顯其嚴肅性(《中國古代法律文獻》中華書局)。
多用于正式文本或強調責任性的場景,口語中常用“停留”“耽擱”替代。
港澳地區仍保留“逗留”寫法(《港澳實用詞典》三聯書店)。
說明:因權威詞典的線上版本需訂閱訪問(如《漢語大詞典》www.hydcd.com),建議通過圖書館查閱紙質版獲取完整釋義。古籍引用依據通行校勘本,現代規範以國家語委《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
“逗遛”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òu liú(部分資料中注音為dòu liù),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古文例句或曆史用法,可以參考《漢書》《元典章》等文獻來源。
扳援本基丙丁冰解的破賓幕差遜乘其不意乘勝逐北晨門初笄販夫皁隸番木瓜泛濆鋒钲浮踴膏秣鲠裂拲梏骨嘟詭令鼓楞楞孤上禾叉河清海晏黃蛇懽快回賜毀悴講僧極福鯨鐘踞廁拘束曠恩揆叙棱柱離曠臨逼流瀾廟策内丹女丈夫嘔氣剽竊侵陵求知若渴仁厚如火燎原入月山高皇帝遠上不得蘆葦閃神兒詩歌手頸損棄騰海土營枉道腕骨詳請